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伦福儒:一位国际考古名家

    作者:杨雪梅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13版)

        【写真】

     

        1897年,法国著名画家高更创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经典画作时,世界考古学已经建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试着开始回答这些问题。如今又过去了百多年,考古学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无论是在时间的长度还是空间的广度,抑或是可信度方面,显然已经超越了宗教、人类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2015年12月16日傍晚,作为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的最后一项活动,“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科林·伦福儒以高更的画作为开头,面向公众做了一场题为《史前考古所提示的人类生存境况》的讲座。

     

        科林·伦福儒,享誉全球的考古学家,剑桥大学的博士,英美两国科学院的院士。早在2004年他就获得了史前考古学领域的巴尔扎恩奖,2015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考古论坛授予他“终身成就奖”,是为了表彰他在四个方面的卓越贡献:一是在考古学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二是他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史前考古研究上的影响力;三是他首次将考古学证据与语言学、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研究印欧语系,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解释模型;四是对考古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对于考古学家而言,通过看得见的东西去研究看不见的东西,永远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如果说传统的考古学满足于通过考古遗存知道古人吃了什么、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住的地方如何等,认知考古学则更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按伦福儒的说法,认知考古学有两个研究中心,一是研究人类认知的起源;另一个研究人类认知方式的变化。也就是说,考古学终于成了通过科学研究来回答六个W的(what、when、where、who、how、why)学科。在伦福儒看来,后两个W的研究更有挑战性。

     

        早在12岁那年,伦福儒和父母去意大利浏览博物馆时,就被那些人类过去所创造的文明点燃,立志成为一个考古学家。他参加过不少遗址的发掘,后来集中在希腊的米洛斯岛的菲拉科皮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米洛斯岛因为它所拥有的黑曜石成为早期爱琴海文明的中心,而菲拉科皮是著名的青铜时代遗址。遗址上的史前神庙是伦福儒探索的主题。他认为,在国家诞生的数千年之前,仪式建筑是社会生活最显著的部分,这在全世界都有发现。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仪式建筑是土耳其东南部乌尔法附近的哥贝克力石阵,类似的遗址还有秘鲁苏佩河谷的卡拉尔、英国的巨石阵、中国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庙等。

     

        2006至2008年伦福儒持续在基克拉迪群岛的克罗斯岛进行研究。基克拉迪文明属于早期青铜文化阶段,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前存在于爱琴海,与米诺斯文明的早期阶段大致同时。岛上特有的纯白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女性雕像,是伦福儒重点研究的对象。这些雕像都非常扁平,人物形象只有抽象的大致轮廓,如仅用突出的鼻梁表示面部,有的雕像只有头部、上肢和身体的轮廓,甚至如果不是特别注意,很难将它们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伦福儒和同事们在克罗斯岛最新发掘出数百件残缺的小雕像和数千件大理石容器,这些雕像显然是在埋葬前就已被毁坏。伦福儒认为这些雕像是仪式所用的圣器,在仪式上重复使用过后被故意打碎,因为它们被认为不能再用于其他普通的场合。

     

        印欧语系与著名的“安纳托利亚假说”,曾是伦福儒最富争议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其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印欧语系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包括数百种语言及方言,如英语、西班牙语、孟加拉语等,约有30亿人的母语属印欧语系。该语系的起源存在两种假说:传统观念认为印欧语系衍生于里海北部草原地区,距今5000—6000年前随半游牧民族传至欧洲及近东;而伦福儒的“安纳托利亚假说”则认为,该语系大约在距今8000—9500年前随着农业发展从安纳托利亚向外传播。两年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心理学研究员昆汀·阿特金森的学术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名为《印欧语系起源、扩张系谱图》的研究报告,证实了印欧语系的起源地是距今8000—9500年的安纳托利亚。更为重要的是,伦福儒的这一假说,是将考古学证据与语言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新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伦福儒和英国学者保罗·巴恩合写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对考古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简明扼要,完整、平衡,出版20年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包括中文),再版达六次之多,成为全球最为畅销的考古学教材。作为横跨欧洲大陆与北美两个考古学传统的考古学家,伦福儒所选择的内容十分精要,不过书中对东方学者在考古学理论上的贡献提及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众多考古学家中,伦福儒对于中国考古是有许多期待的。他曾在大学时代学习过北京人、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以及安阳商代大墓的知识。1980年他首次访问中国,参观了西安的碑林,中国文字的传承历史令他吃惊,而秦始皇兵马俑在考古与公众展示方面的良好结合也让他颇受启发。他还与当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相谈甚欢。随后的新疆之行也使其对丝绸之路遗址有了感性认识。

     

        2013年,第一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伦福儒参观了良渚遗址,对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中的水利系统、墓葬的等级以及玉琮、玉璧等器物印象深刻。伦福儒说:“早期古代中国丰富的物质遗存和近年来充满活力的考古学研究,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考古工作者来到中国。中国的考古学需要置于全球史前史的语境下,并开展多层次的比较考古学研究,这样中国对世界考古学将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