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加拿大华工:用生命谱写民族尊严

    作者:陈宸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2日 12版)
    图为1989年加拿大多伦多市为太平洋铁路华工修建的纪念碑。陈宸供图

        近日,笔者参观了在温哥华和卡尔加里两个城市举办的“华工奋斗史图片及实物展”。在加拿大各地热络筹备明年建国150周年庆典活动之际,笔者在游历中深刻感受到,华人在加拿大各个时期所作出的贡献越来越为加国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赞赏。

        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生存史和奋斗史。1880年,加拿大政府为修筑太平洋铁路需要大量劳工。中国广东沿海的许多青壮年都被国际人贩子当作“猪仔、苦力”转卖给加拿大金矿和铁路施工方。温哥华、卡尔加里等城市是华工早期到达的地方,他们从事着最艰苦、最危险的土石工程作业。

        在太平洋铁路洛基山段当年华工工作原址,从悬崖峭壁上的桥梁和隧道,可以遥想当年施工的艰难和凶险。讲解员介绍,铁路全线约有15000名华工参与施工,凡是危险艰巨的工程全部由华工承担。从温哥华到蒙特利尔4667公里的铁路线上,就有5000多名华工付出了生命。当年,华工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劳动报酬仅有一美元。这种超负荷的劳动,白人和黑人难以承受,华工却能乐观坚持。遇到技术难题,华工都会迎难而上,群力攻关。华工的勤奋勇敢、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让铁路承包方和工程技术人员感动。在参观者中,有位来自英国的中年女士告诉我,她的爷爷是当年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工程师,爷爷常讲,中国人特别能干,勤奋好学,“中国人很聪明,很伟大”。

        来自广东的华侨、卡尔加里中华文化中心负责人黎庆基先生说,华工来到异国他乡工作为了养家尽孝,让妻儿老小过上幸福生活。他们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把微薄的收入大部分寄给家庭,视亲情重于生命,其美德可歌可泣。

        1911年4月,孙中山先生来到加拿大,为国民革命、民族解放奔走呼号。加拿大华工踊跃捐钱捐物,支援国内革命运动,仅在温哥华、卡尔加里就募集到了几万元捐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工们用血汗诠释了它的内涵。

        当年,华人勤劳苦干,却被种族主义者视为“抢饭碗”,加拿大各地针对华人的迫害事件不断发生。当时加国政府用“准出拒入”和增加“人头税”等极不公正的法规对待华人,使华人的生存遇到了极大危机。1886年,在加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华人以自力更生,勤劳质朴的工作态度,以洗衣店、餐馆等最基础的服务业为加拿大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黎庆基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人在没有取得加拿大国籍的情况下,踊跃参战,先后有700多名华人以‘加华军人’身份参加了加拿大陆海空军,成为反法西斯战士,他们大部分在战场上牺牲,没有一个投降,没有一个逃兵。1945年,为夺取日军占领的东南亚海岛,盟军决定组建“亚裔丛林敢死队”。华人积极参加,他们为了民族尊严,视死如归,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不屈不挠的精神,许多华人在二战中屡获战功。此后,加拿大政府和民众改变了对华人的歧视态度。1947年2月,加拿大政府通过决议,废除了排华法案,停止一切种族歧视的法规法令。1967年,又修改移民计分法,从此,华人享有和加拿大公民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20世纪70年代中加建交,两国人民交往日趋密切。1988年,为表彰华工在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功绩,多伦多、温哥华等地为铁路华工修建了纪念碑。黎先生深情地说,“华工在加国浴血拼搏、历尽磨难,他们为后人带来光明和希望,是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民族尊严,为华人赢得了加国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