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纪行(上)

    作者:本报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12版)
    劳动大学正门厅的产业工业雕塑。刘军摄/光明图片

        从布鲁塞尔驱车南行一小时,就来到比利时埃诺省的沙勒罗瓦市。即便在欧洲,人们也很少提到沙勒罗瓦的名字。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比利时小城却拥有一所欧洲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职业学校——沙勒罗瓦劳动大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百余名中国学子来到这里寻找科学救国之路,这里还是早期中国共产主义信仰者寻找革命真理的地方。聂荣臻、刘伯坚、熊味耕、何长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是劳动大学的学生。

        尽管沙勒罗瓦劳动大学主校区已经兴建了一些现代化建筑,但教学楼和实验楼的红砖和大理石台阶,还能让人感受到二十世纪初的建筑风格。主楼正面竖立着一尊身着大衣,手持礼帽,目光炯炯直视前方的雕像,他就是1903年劳动大学成立时的第一任董事长保罗·帕斯图尔。这位煤矿工程师的儿子从小就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生活在一起。当时,沙勒罗瓦是欧洲著名的煤炭、电力、冶金和玻璃制造基地,许多工人来自欧洲各地,不懂法语,也没有专业技能,工伤、死亡事故时常发生,成立一所培养工程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程技术学校势在必行。在埃诺省政府的支持下,1903年,埃诺省议员、社会民主党人帕斯图尔成为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第一任董事长。

        劳动大学图书管理员威利·布赛尔先生边带记者参观校区,边介绍说,劳动大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它由培养工程师和高等技术人员的工业高等学院和培养初级文化程度技工的技术学校两部分组成,校区按照不同的专业分散在城市的几个街区。帕斯图尔先生坚信,只有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工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进而确保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在劳动大学图书馆顶层还保留着帕斯图尔董事长的办公室。他曾在此接待比利时国王、皇亲贵胄和各国驻比大使等,但在茶几上摆放着两盏矿灯,墙上挂着几幅反映矿工和金属冶炼工人生活的油画,昭示出他对工人阶级与生俱来的情感。

        帕斯图尔强调,劳动大学的目标不是培养“象牙塔”中的所谓精英人才,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工人,专业设计也与劳动职业环环相扣,从工程设计、绘图、钳工、电焊工、缆车工、冶金锻造工,玻璃吹制工、面包师等实用性专业,不一而足。学生14岁就可以入学,成绩突出者可以继续深造,直到拿到工程师文凭。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动大学就有3000多名学生,堪称欧洲专业工程技术学校之翘楚。

        在1911年建成的主教学楼——“实践大厅”,只见正门上方写着:“读书、慎独;眼明、手动;深思、工作”的校训。布赛尔解释道,劳动大学与传统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以致用”——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进车间实地操作机器。让记者惊奇的是,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操作车间”内,完整地保留着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工种的机床、设备,还有一架飞机模型和一个发电机组。几名学生正在机床上操作。帕斯图尔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学校要为人服务,为工业服务”,即使今天听起来还振聋发聩。

        (本报布鲁塞尔8月22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