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教育让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齐潇颖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10版)

        【理论新著】  

     

        回国大半年,我一直在教育第一线工作,和中国最聪明的国际班高中生打交道。无数次,家长们目光殷切、焦虑不安地问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的孩子应该出国吗?国外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

     

        无论卢梭、霍瑞斯曼,抑或杜威,大抵碰见了这个问题,也无法用一个理论回答所有的家长。因为,教育有那么多种目的,家长有那么多样需求,留学有那么多可能,而孩子们是那么的不同。如果作为家长,你很困惑,不妨来读读范海涛的新书,或许这里有着你所需要的答案。

     

        海涛用她的经历告诉你,年纪从来不是定义教育成功的要素。作为一个北京大妞,海涛在30岁之后,奔赴大洋彼岸,坐在常青藤的课堂里,开始人生新体验。海涛记录下的这段教育历程,重在体验和探索。这体验和探索,充满着惊讶、挑战、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让作为家长的你们,也许有不同的感悟:给孩子最好的捷径,不如给他们一颗在任何年龄都愿意迎接未知并无所畏惧的心。

     

        当然,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像《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样具体的教育建议。但你能看到的,是她笔下白描式的哥伦比亚大学课堂:教授用舞台独白剧的方式教授历史;同学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灰姑娘的故事;而她又是如何被逼去监狱里采访毒贩来学习口述史。这些教育方式,帮你了解别人口中的美国教育,也让你对于孩子在国外将会遇见的生活了然于心。与其不断咨询国外的生活如何,不如通过这样一段真实记录的个人故事,自己去阅读、去判断、去感悟。那些焦虑、恐惧、不安,也许会通过这样通透、细致的描述而散去,也会让你对于留学这条路,有着信息更加对称的了解。

     

        我毫不怀疑,海涛的书有着这样的教育情怀。因为曾经在一个昏暗的下午,我们一起坐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和纽约最好的高中——史岱文森的校长张洁女士聊天。海涛讲述自己去监狱采访的故事,张校长笑着对她说:“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监狱学校里教数学。”多年前,曾和少年犯打交道的她,也许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掌舵这所培养了4位诺贝尔奖获奖者的高中。海涛看着她,平静地点头,“是的,这便是教育带来的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