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1日 星期日

    水墨的力量

    ——当代青年水墨的个性与共性

    作者:荣池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1日 12版)
    诸野(中国画) 曾健勇
    山门(综合材料) 颜海蓉
    生生不已(中国画) 李雪松
    大山水(中国画) 曹钝夫
    战士(中国画) 陈子丰
    马远水之浪卷云舒(中国画) 王牧羽
    花与湖石(综合材料) 李婷婷
    梦·游(中国画) 周 雪
    昆虫少年(中国画) 鹿野骋

        【聚点观象】

     

        今天,传统的水墨情境已距离当下真实的生活过于遥远,而传统的笔墨语言、图式、技法也不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内心诉求。当代水墨艺术家们正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界域之间,其文化语境也具有双重性。正是这样双重的文化语境使得如今的水墨表达位于界域的交汇之处,艺术家们的使命便是冲破文化界域、找到两者间的交集和平衡。“新水墨”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谈到“新水墨”,首先提及的应是它的定义和它与传统水墨之间的区别。“新水墨”之“新”,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新”的概念,可以准确指明其特性,不仅是时间的现代性和当下性,也是发展形态的一种,既表明纵向的与传统的传承本质,也强调了横向的独立性,突出了其在发展中具有的连接古今的重要作用。“新水墨”的“新”不再如传统水墨强调对真实自然的客观再现,而是更加强调观念和艺术家的思想对当下社会的“关照”和“介入”。事实上,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无法完全跳出其所在时代的艺术特征,因为他们生长在那里;他们更无法完全脱离先辈们留下的艺术观念与传统,因为他们根植那里。大多数的“新水墨”艺术家以传统为师,即使借当代的表现手法,仍与传统艺术相连。所以,也可以说“新水墨”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括,它是众多与传统观念表现出一定差别但又一脉相承的水墨艺术的统称。

     

        沿着当代水墨艺术家的艺术轨迹,探寻艺术家各自的内心指向和艺术状态,透过这些艺术家个案中所传达出的青年水墨的个性与共性,或许能够反映出当下多元的水墨现状与情境。君子和而不同,虽然都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但由于艺术家们所具有的个性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追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水墨艺术形态,也成就了当代水墨面貌多样、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大量富有传统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在水墨艺术创作中尝试着借用当代或是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花与湖石》《山门》等作品中新材料的组合应用、作品《梦·游》里西方文化元素的加入。但从精神追求上更多保留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作品的表现性与思想性对于中国受众而言亲切、自然,使得作品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这些艺术家大多数受过正统、有素的学院训练,对于东西方绘画、审美体系、文化差异均有一定理解及自己独到的认识。他们的作品并不过于执着强调笔墨驾驭能力的重要性,不再拘泥于水墨材料的唯一性和元素组合的真实性,而是试图打破传统笔墨语言的牵绊与束缚,使水墨画在表现形式、技法、图式上更趋丰富、多元化。

     

        在艺术家们的推动下,“新水墨”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而处在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它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样的过程,是一代艺术家成长的过程,也是“新水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新水墨”无疑给水墨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些都值得青年艺术家们加以认真总结与研究。相信日后会涌现更多视角多元、表达新颖的水墨艺术作品,给观者带来新的视觉体验。(荣 池)

     

        艺术家以笔、墨、色等材料为载体,结合各自的绘画语言,传达每个人迥然不同的心境和独白,是个体的情感表达,亦是个体立于群体和时代境遇下责任感的生发,更是对自然、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深省。

     

        对水墨艺术的多种可行性的不断探索,需要的不仅是灵感,更是勇气。每一种新材料的使用和添加都是一次打破原有观念和作品内涵的过程,更是艺术家自我否定并自我发现、直到重新完成画面传达与内心感知对接的过程。

     

        《马远水之浪卷云舒》《梦·游》和《昆虫少年》等作品皆重视自我感受与表达,以当下生活中感兴趣的某个点为切入,并进行深入的阐述,使作品与内心契合。这种源自内心的“言说”无疑是真诚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