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8日 星期四

    昂山素季访华 胞波情谊新起点

    作者: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司坤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8日 12版)

        【国际观察】

     

        8月17日至21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开启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国务资政在缅甸国家机构职位中排名在总统之后,其他领导人之前。这是昂山素季以缅甸领导人的身份首次访问中国,中国也成了昂山素季在东盟国家之外第一个访问的国家。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介绍,昂山素季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将同她举行会见、会谈。双方将就中缅关系及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意见。除北京外,昂山素季国务资政还将赴其他城市参访。

     

        陆慷表示,当前中缅关系发展良好。这是缅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缅甸领导人首次访华,对推进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缅甸外交部政治司司长吴觉泽亚明确表示,昂山素季选择先访问中国,表明缅甸高度重视发展与邻国中国的关系。

     

        中缅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都是友好邻邦,双方的胞波情谊犹如跨越两国边境的怒江-萨尔温江一样,山连水继,源远流长。在过去几十年里,两国关系总体上是友好的。当然,绵延久远的长河自会有曲折,中缅关系近几年来也面临过考验。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缅甸全国大选中,由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获胜,昂山素季开始正式走上缅甸的权力顶峰。众所周知,美日等国家近年来为拉拢缅甸下足了功夫,民盟向来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系密切。当然,美国对缅甸也留有后手。过去,美国动辄指责缅甸的人权问题,并对缅甸施行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制裁;而缅甸新政府上台后,美国不仅没有解除,反而进一步延长了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中缅关系的未来自然充满关切:缅甸地缘位置特殊,民盟执政后,缅甸的对外政策走向到底会怎样?缅甸外交蓝图中将把中国置于什么地位?

     

        应该讲,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显示出了理性和智慧。早在赢得大选前,昂山素季就于去年6月率领民盟代表团访华。随着民盟入主首都内比都,缅甸现任政府在对华关系上频频释放积极信号。昂山素季3月担任外交部长后,她的外交首秀就是4月会见访问缅甸的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王毅也成为缅甸新政府成立后第一个到访缅甸的外长。7月,王毅与昂山素季在老挝首都万象再次会见。昂山素季表示,中国是抱有善意的最大邻国,缅中两国人民是好邻居、好朋友,缅方希望与中方共同努力,继续打造积极和强有力的关系,相信缅中两国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将世代相传下去。

     

        以缅甸国务资政的身份,昂山素季选择中国作为她首个访问的大国,可以说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中国和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缅两国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沿着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轨道前行。

     

        中国秉持“亲诚惠融”的周边外交理念,这为中缅两国发展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充分的动力。一直以来,中国都是缅甸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占缅对外贸易总额的40%,中国对缅甸投资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50%左右,中国的资金及技术为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中国还对缅甸民族和解发挥着劝和促谈的作用,为缅甸国内局势的稳定提供了坚定的支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又为缅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倡导打造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缅两国作为近邻,完全可以朝着这一目标相向而行,惠及彼此。相信昂山素季此访将进一步增进两国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民间友好,推动中缅关系取得新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本报内比都8月17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司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