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学习型城市,如何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本报通讯员 田婧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5日 10版)
    暑假期间,许多学生来到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看书学习。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杭州成为我国首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城市。 孙伊豆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专家认为,要引导人民群众提高终身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薛红伟绘/光明图片

        【前沿关注】 

     

        “想不到,明明是暑假,来到国图学习的人,反而比平常多了一倍。”8月的一天,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牟虹璇在国家图书馆查资料。看到馆内川流不息的人群,她颇为感慨。

     

        国家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往年不同的是,现在来国图参观拍照的人少了,读书学习的人多了。“尤其是现在学校放暑假了,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小孩,到国图的少年儿童馆来看书学习。好多家长都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小就要抓起。”这位工作人员说。

     

        国家图书馆的学习热潮,是当前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缩影。2014年8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了部署。《意见》出台已有两年,建设学习型城市成果如何?仍面临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浙江杭州:

        处处学、时时学、人人学

     

        “想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找到另一个惯常行为替代。而且当你和一个群体一起努力时,改变的成功性会大大提高。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和身边的人一起来改变,工作时养成统一的办公习惯,在家时,养成一致的生活习惯。”

     

        这是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员工陈融,在读完《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后,写的一篇读后感。

     

        华光新材公司工会主席干学军介绍说,为了给公司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工会多年来坚持推行职工读书活动,要求每位员工每年至少看两本书,看完后写读后感。“工会还建立了‘职工书屋’,定期更新有益的书报刊物。书屋使用率很高,真正成了员工们的知识之源。我们还引导和培训员工学习书法,并举办书法大赛、元宵笔会等。希望通过各种倡导,让学习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

     

        推动建设学习型企业,是杭州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个抓手。此外,长期以来杭州积极开展公益类、第二课堂等全民学习活动,推出了创意港、音乐港等十个学习港和百个国学传承点。同时,他们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机关、学校等的建设,创新建设学习型城市模式,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5届杭州学习节,共吸引市民1000多万人次参与。目前,杭州有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基层文化中心等400多个,加上随处可见的“漂流书亭”,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区“15分钟文化圈”。

     

        2016年1月12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杭州成为我国首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城市,“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氛围正在形成。

     

        北京朝阳:

        学习型社区氛围浓

     

        在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华威西里社区,活跃着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既有京剧院琴师,也有从教多年的教师。

     

        “服务队主要负责社区各个学习班的教学工作。”华威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莉玲介绍,近年来这个社区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讲堂、老年人实用讲堂等多种活动,还组建诗社、民乐队等多支队伍,带动社区居民学习热情。

     

        “今年我们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培训社区老人学习使用微信、电脑。目前第一期培训已经结束,有近30名老人基本熟悉了微信、电脑的使用。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现在每天都会发朋友圈。很多老人还要求我们尽快开展第二期培训。他们都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不努力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黄莉玲说。

     

        为提高社区居民人文素质,六里屯街道十里堡北里社区多年来积极打造文化平台。为了打造社区的文化宣传阵地,他们建造了北京首个社区级文化公园——十北文化公园。

     

        在十北文化公园,记者看到,这里集娱乐、文化为一体,除设立了文化墙、文化长廊等设施外,还设有一间图书室,拥有5000多册藏书。“自从公园建好后,周边的居民都纷纷过来读书,把这里当作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十里堡北里社区党委书记魏银荣说。

     

        2014年4月,建外街道北郎东社区引进“和众泽益”专业社会组织,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为不同群体制定活动计划:为社区儿童开展安全训练营、迪士尼趣味英语课堂等项目;为楼宇白领举办“英语沙龙”、古典舞等课程培训;针对老人群体开展“端午节教年轻人包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满足了社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郎东社区党委书记顾美平表示:“我们以社区党委为主导,依托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学习型社区,在社区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

     

        专家: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各区域都要有一大批县级城市开展创建工作。专家表示,就全国而言,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认识不到位、任务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问题。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表示,学习型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学习是所有居民的权利,而不是部分人的特权。“这就意味着城市必须保障全体居民包括流动人口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对于有这样那样困难或有特殊需要的弱势群体,就要提供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抑制或抵消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他说。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表示,要推动形成形式多样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以组织整体为主体,通过组织成员的互动交流,共享知识信息和经验,形成组织成员共通性的心智模式——组织智能和组织学习文化。”

     

        据悉,目前杭州市学习型机关占比已达70%以上,学习型社区占比达60%以上。“这就促进了市民的互帮互学,带动了团体内各成员的学习上进,有力推进了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翁卫军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看来,学习型城市建设,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要引导城市居民提高终身学习的主动性,要创设新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加快国家终身教育法的研究制定,同时鼓励地方人大制定相关地方法性规或条例,尽快弥补法律的空白。同时,各地应该规划建设永久性的学习场所,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搞几次活动就完事。另外,还可以将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通过组织和整合,在城市繁华街区和游客集中的景点进行展示,这也是建设魅力城市、学习型城市的一个有效手段。”洪成文说。(本报记者 任 欢  本报通讯员 田 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