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手记】
2011年我被调到天津滨海高新区工作,迄今已有5个年头。这5年,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了一身本事——服务中小企业的本事。
我们这里是“小政府”,200多名工作人员管理着23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许多民营企业起步较晚,抗风险能力不强,如果政府管理部门悉心扶持,它们都具备快速成长壮大的无限可能;如果僵化刻板地按照条条框框去管理,这些企业也可能会“瞬时死亡”。所以我常说:“服务企业是我们的天职。”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去服务企业,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文化来重塑和改造政府的组织管理工作,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努力解决的迫切问题。
统计表明,天津50%是传统工业。我个人觉得这个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对此我感到心里很沉重——调结构、转方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所以,我在高新区的执政文化中强调一个字:“急”。急企业服务所急,急大项目所急,急国家创新使命所急……这几年我们在调结构方面一是发挥天津的产业优势,以高端高质高新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形成支柱性产业集群;二是适应新的形势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比如我们陆续引入了奇虎360、58到家、中关村在线、乐道互动、乐道卓越等。产业结构的调整给高新区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0多个月在天津市保持领先地位,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2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水平。
高新区一定要体现“高”和“新”。像我们新建设的未来科技城,就创新实行了“准入制”,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坚决说“不”。引入的企业一定要符合“趋零排放”标准要求。我们最近与萨博汽车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谈判过程曲折艰难,其中也要承担一定风险,但是我觉得,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容不得我们犹豫彷徨,关键时刻就要敢于承担风险、承担责任。仅仅几个月时间,我们就把这个项目谈下来了。目前这个工厂正在紧张建设中,今年年底前就能竣工生产。
创新是高新区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它不断成长壮大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创新。比如我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强化政策支撑、载体支撑、生态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实践三级孵化的创业体系,推进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搭建多层次的产学研体系,建设产业创新集群,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质高新化发展,在天津和全国创造了很多“第一”:建立全国第一家火炬创业园,建成全国第一家民营国家级孵化器,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在天津第一家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率先推出“滨海高新指数”……实践中我始终牢记一条:必须时刻把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使命。我经常和同事们说,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服务精神可以概括为16个字:“甘愿俯首,勇于担当,多谋善断,守正开新。”
2013年国庆节,我们组织了一场“中国梦·我的梦”诗歌朗诵会,我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梦之心曲》,献给与我一起奋斗在滨海高新区的伙伴们。其中这样写道:“在一片最有希望的土地上,聚集着一群最有梦想的人,从事着最有希望的事业。我们承载着历史的重托,我们承袭着几代人的梦想,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意志如钢!”
(作者系天津滨海高新区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