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电视剧《海棠依旧》:穿透历史的心灵诗篇 烛照现实的人格咏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8日 09版)

    编者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点电视剧《海棠依旧》7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首播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和观众的强烈共鸣。为总结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收获,以指导今后电视剧的创作生产,由中宣部文艺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主办,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承办的电视剧《海棠依旧》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人,河北、湖北、江苏、重庆省(市)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文艺评论家、观众代表和部分主创人员就该剧的艺术特点、创作经验展开深入研讨。本报将刊发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格之美

     

    景俊海(中宣部副部长)

     

        电视剧《海棠依旧》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把握住了周恩来的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把握住了历史环境中具有生活质感的细节,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和人民期盼。实践证明,文艺作品只有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格之美,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总结近期播出的《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三八线》等的创作实践,有几点经验。第一,尊重历史史实,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坚决摒弃唯心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在涉及重要历史评价时,按中央决议原则掌握,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去理解历史、观照现实。第二,遵循艺术规律,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在符合历史真实和社会本质的前提下,经过合理的艺术想象再现历史,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第三,加强创作规划,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既要加强宏观调控,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题材不平衡和题材撞车、重复投资现象,又要做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合力,还要从规划创作、审看播出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作品质量。

     

    重立意讲情怀 善创新讲角度

     

    田 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如果没有对周总理伟大人格精神充分认识理解,就不可能创作出《海棠依旧》这样饱含深情的影视作品。所以,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编剧就应当有“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定力与韧劲;导演就应当始终坚持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志存高远,不断攀登创作的高峰;演员就应当将领袖人物的伟大人格魅力内化于心,精准地把握艺术形象;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当走进领袖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走进重大历史事件当中,用细节诠释,用情怀创作。《海棠依旧》的创作团队,就是这样重立意讲情怀的团队,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树立了榜样。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应当在叙事角度、创作方法、艺术手段上不断创新。这部剧用洁白的海棠营造了唯美的意境,“海棠依旧”四个字蕴含着对周总理深切的思念,带来了美感,也带来了回忆,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突破。此外,创作者以伟人生活为切入点,从家人、从常人的视角来看周总理,用平淡清新的方式娓娓道来,把伟人生活和历史世界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平淡之中见真情,在平凡之中见真知,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周恩来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视角上以小见大,内容上厚积薄发,这样的创新意识,是我们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应该大力倡导的。

     

    细致 精致 极致

     

    田向利(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海棠依旧》的成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比如,顺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精品应有的文化价值。文艺创作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繁荣发展,只有顺应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之事,才能充满活力。《海棠依旧》中,不论是再现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这些大事,还是讲述周恩来深入邯郸市伯延镇关注老区人民生活的小故事,都展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殚精竭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这不仅为我们当今的共产党员找到了不忘初心的源,更为广大干部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流,并艺术地打通了时代精神的根脉传承,契合了“两学一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需求。再比如,细致、精致和极致,是文艺精品应有的艺术追求。《海棠依旧》创作拍摄历时五年,一字一句地打磨剧本,对每一件道具,大到飞机型号、朝鲜战场上使用的地图,小到周恩来办公桌上的红蓝铅笔、稿纸都力求逼真。正是这种对艺术标准的严格要求,对艺术规律的敬畏和遵循,才成就了这样一部广受好评的艺术作品。面对文艺界现在存在的浮躁和粗制滥造等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拥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坚守,志存高远、严格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从“家事”中铺陈“国运”

     

    聂辰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

     

        《海棠依旧》之所以让观众亲而近之、近而敬之,首先是因为该剧在真实展现历史进程的同时,把镜头对准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用“海棠依旧”这样诗情画意的视角,拓展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空间。其次,该剧从总理“家事”铺陈中透露出“国运”的信息。周恩来深爱自己的家人,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对亲属的要求近乎“苛刻”,明确要求不要说出和他的关系,不能受到特殊照顾。弟弟周同宇身体不好,周恩来让他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并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补贴。这些情节看似家长里短,却体现了周恩来把“治国”与“齐家”融为一体,坚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是“家风家教”的生动教材。第三,除了着力展现周恩来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关系之外,该剧还注重展示他与邓颖超的相濡以沫、与弟弟周同宇的兄弟情深、与养女孙维世的亲情等,不仅从生活视角展现历史画面,更让观众从平凡中感受其伟大和崇高,堪称一部能够穿透历史、烛照现实的心灵诗篇和人格咏叹。《海棠依旧》之后,我们将继续围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典型档期”,推出《绝命后卫师》《长征大会师》等剧目,完善电视剧题材规划,加强“预制”“定制”,形成谋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播放一批的良性格局。

     

    播出情况

     

        彭健明(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

     

        《海棠依旧》7月4日开播以来,收视率始终位居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前列。截至7月21日,全剧平均收视率1.35%,收视份额4.34%,单集最高收视率1.60%,最高收视份额5.10%,且持续稳步攀升。全剧累计观众规模达3.1亿,其中单天完整收看剧集的观众占比由45.42%增至47.67%,连续两天收看剧集的观众占比也由28.75%增至36.02%;从分类观众平均忠实度来看,大学以上学历观众的平均忠实度达46%,说明本剧对高知人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全媒体平台上,《海棠依旧》也掀起广泛热议。该剧播出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均在重要版面从各个角度对本剧展开持续报道,央视新闻、CCTV电视剧等多家新媒体大V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联动推介相关话题,话题阅读量目前已突破5000万。本剧的百度搜索指数更是直线上升,截至7月21日,“海棠依旧”词条搜索结果达380多万条,网友提问超过17万条。网友们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点赞,留下诸如“总理好暖”“海棠依旧,精神永存”“慈祥得我都热泪盈眶了”等评论。

     

    主创心语

     

        导演陈力:

     

        拍电视剧《海棠依旧》,源于我拍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经历。拍《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去伯延深入生活期间,我看到很多当时亲历那段困难时期的老人谈论周总理时热泪盈眶的情景,被深深震撼。拍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还意犹未尽,心想如果能拍一部表现周总理的长篇电视剧,让更多的人受到他的精神感召,从而获得坚守信仰的力量就好了。正好《海棠依旧》的出品方来找我,我二话没说就接下了这个任务。在拍戏之前,我们看了很多资料,不断地开会交流学习,力图做到每一个创作人员都对周总理形成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我们主要创作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走进周总理的世界,这样才能有坚定信念把这部电视剧拍好。面对互联网时代,影视行业存在浮躁心态和过度娱乐化倾向,这样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如何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观看,并让他们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从现在的收视情况和舆论反映来看,我们没白做。

     

        主演孙维民:

     

        我们摄制组有个口号,叫“演总理、学总理,用真情、用激情,全身心地进入创作”。在这方面,导演陈力为我们所有创作人员作出了榜样。她每天拍摄完成后,还要修改剧本,只能睡几个小时,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充满激情,带领大家投入创作。正如她所说,我们拍摄周总理的过程,就是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和高洁情操的过程。对这一观点,我深以为然。对我而言,每一次饰演周总理,都是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随着时代变迁和个人机遇的变化,我每一次学习都会形成不一样的体会,常学常新。从这个角度看,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如此信任,让我在《海棠依旧》这部电视剧中扮演周恩来这个角色,给我提供了一个进一步学习周总理精神的机会。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再次走进了伟人的心灵,触摸了伟人的胸怀,感受了伟人的情感,从而净化了灵魂,陶冶了情操。我意识到,演总理、学总理,我更要认认真真演戏,老老实实做人,不辜负党、人民对艺术工作者的期望,继续努力。

     

        主演黄薇:

     

        在《海棠依旧》整个拍摄过程中,我时时努力体会邓妈妈的内心,揣度她的情感和思绪,努力还原邓颖超的初心,试图塑造出一个深入人心的邓颖超形象。作为演员,拍摄这部电视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容易。我们是从冬天一直拍到夏天。在冬天,我们经常穿着薄薄的单衣或旗袍战严寒;夏天,有的时候棚里的温度将近五六十度,我们还要穿着厚毛衣或呢子裤斗酷暑。导演比我们更辛苦。她不光要抓演员的表演、肢体语言,还要注意我们的言语表达,甚至连台词重音都不放过。有一次,我们连续熬了15个大夜,精神几近崩溃。但当我们休息的时候,导演还在挑灯夜战,为第二天的拍摄忙碌。可以说,她是用生命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我们为什么会如此认真执着、精益求精地投入这部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我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感染着我们,导演陈力的敬业精神和她对周总理深沉的爱也鼓舞和打动着片场的每一个人。

     

    专家点评

     

        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在已有的周恩来题材的影视剧中,《海棠依旧》的篇幅最长,历史内容也最为丰厚。与常见的编年体式重大题材传记片不同,该剧不是以正面表现周恩来身处其中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他的历史功绩为主要视点来构造故事,而是以西花厅为叙事的出发点和连接点,把镜头对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用周恩来的情感波澜带出新中国的历史风云,围绕刻画周恩来性格设置戏剧冲突,在层层推进的情感波澜中去精彩揭示周恩来在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的担当精神和非凡智慧,以及在任何情况下都对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并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内在联系的深刻领悟。视察灾区时领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为保护陈毅、谭震林等人怒斥造反派,在乒乓外交中幽默地与科恩对话等,都做到了以人带事,用对周恩来伟大人格魅力的揭示去照亮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塑造周恩来的艺术形象,表现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当然离不开对他活动于其间并作用于其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书写,离不开对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历史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对他与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关系的描写。《海棠依旧》依据“大事不虚”的创作原则,开篇从北平解放、国共谈判破裂说起,通过对开国大典、粉碎蒋介石集团和美国特务的系列暗杀破坏阴谋、抗美援朝、万隆会议、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直至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讲述,浓墨重彩地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氛围,细腻准确地展现了周恩来作为总理运筹帷幄、处变不惊、化险为夷、克敌制胜的高超政治智慧、领导艺术和斗争策略,使《海棠依旧》具备了伟人传记故事片应有的史诗品格和大气格局。

     

        杨胜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周总理的一生,是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这源自他对人们的无限热爱。他把对人民的情感转化成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海棠依旧》抓住了人物这一本质特征,扣住周恩来与人民的关系进行刻画。剧中,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率团赴万隆参加亚非会议。回来后,他最惋惜的是美蒋特务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使十多名随团同志遇难,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慰问遇难同志亲属,并拿出自己的工资作抚恤金。这部剧除了用河北农村调研和地震救灾等大戏来表现周恩来的人民情怀以外,还注重用细节刻画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比如,周恩来看大庆工人家属剧团来北京演出后,高兴地向邓颖超讲述剧团和演出的情况。这个细节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远。中国的工人、农民都装在这位人民总理心中,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会让这位人民总理高兴!

     

        丁振海(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海棠依旧》一个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是审美意境的营造。片名“海棠依旧”别具一格,充满着诗情画意。提到意境,一般总与诗画联系起来,其实叙事作品也应重视意境的创造。美学大师王国维不仅把“意境”作为品评诗歌的基本标准,也作为评价叙事文学的美学标准。他认为,“元剧最佳之处……有意境而已矣”。众所周知,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契诃夫笔下的“樱桃园”,都是审美意境的天才创造。《海棠依旧》体现了编导演的美学自觉。一部电视剧从头至尾把西花厅海棠树作为诗意的象征。剧情刚展开,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海棠树下吟诵苏轼《海棠》诗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既象征着他们的永恒爱情,更体现了共和国初期的欣欣向荣和朝气蓬勃。而在“文革”风雨的袭击下,海棠树花自飘零,周恩来在病中看落英缤纷的海棠时,给人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联想。斯人离去,邓颖超在风雪中独自徘徊厅院树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让人难以忘怀!

     

    家属感言

     

        周秉德(周恩来总理侄女,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海棠依旧》塑造了周恩来立体、多面、丰富的形象。这一特点是在以往主旋律影视剧创作中比较罕见的,也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在展现重大事件当中,有一些情节非常感人。比如,抗美援朝时期,周总理不仅积极组织后勤物资、交通保障,还关心战士的帽子、内衣等细节问题;在万隆会议时,明知有风险,但为了新中国在外交上扩大交往,他义不容辞地前往;他带领各级干部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劳动,并在劳动中坐在地上跟各级干部研究工作。这些内容生动感人,能够给人以心灵震撼,引起大家的回忆和思考。

     

    观众热议

     

        国春路(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莲子镇农民)

     

        我是含着眼泪看完《海棠依旧》邢台抗震部分的。我是那次大地震的亲历者,当年作为白家寨村的民兵连长见过周总理。这么多年来,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周总理当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话语掷地有声,激励着我们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用最短的时间重建了家园。电视剧《海棠依旧》真实地展现了这些历史事件,细腻地刻画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精神。我怀念周总理,感谢这部电视剧再一次圆了我的梦,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周总理当年的风采。

     

        张哲(北京卫戍区警卫1师5团10连战士)

     

        我的父亲曾对我提起,当年村里人从广播中听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时,我的爷爷、奶奶,以及村中其他的长辈在田埂上丢下锄头,抱头痛哭。当时在我看来,这只是父亲夸张修辞下描述的画面。直至我观赏完《海棠依旧》这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后,才理解了父亲回忆时那深邃眼眸、哀伤神情背后的真谛。因为周总理确实是一位值得全国人民敬仰的伟大人物。

     

        (本版图片均为电视剧《海棠依旧》剧照 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