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7日 星期日

    大凉山苦荞黄了

    作者:萨古曲惹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7日 10版)
    筛荞
    晒干的荞垛
    收荞人家

        【边走边拍】

     

        每年7月到9月是大凉山彝族人收割苦荞的农忙时节,金黄色的荞地和收割苦荞的人形成一道大凉山特有的风景线。

     

        行走在四川省大凉山美姑县沙洛村,金色的苦荞地夹杂着白色的燕麦地和挖收土豆后的黄土地,四周各式各样的丘山,重重叠叠消失在天边。秋收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分布在不同颜色的地块上,有的割、有的打、有的筛、有的运,立在他们身后的圆锥形荞垛,密密麻麻,几乎每块地埂边都点缀着一匹或两匹不同颜色的驮运马。

     

        “在那纳古衣达,苦荞撒下地,生长绿油油,荞叶似斗笠……”一首《苦荞之歌》道出了大凉山彝族人爱苦荞的渊源。

     

        坐在荞地边的惹吉达夫老人说:“苦荞是上天恩赐彝人的食品和敬献品。当一个小孩呱呱坠地,吃的第一口食物就是苦荞;当一位老人去世,人们送别他的是苦荞;当一位姑娘出嫁,来到婆家第一顿吃的是苦荞……苦荞是大凉山彝族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

     

        达夫老人说着铺开一张白色的大编织袋,叫女儿阿依抱一把几天前割下的苦荞放在上面,老人用一根木棍轻轻击打了一下,“哗——”一声,荞粒奔落在编织袋上,不一会儿,达夫老人和阿依就打出了一大堆荞籽。“我们收荞从不用风机,都用自然风,招风有两招,一是吹口哨,二是放烟。”阿依把荞籽捧进筛子,站起身来筛,达夫老人在旁边吹着口哨招风,荞叶顺风飘去,碎荞杆留在筛里,荞籽落在编织袋上。父女俩把干净的荞籽装在口袋里,用马驮走。我走向有人作业的地头,继续寻听苦荞的故事。

     

        “荞收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欠瞌睡。”沙洛村村会计俄木依体说,“收荞的时间比较讲究,割荞必须在晴天的上午10点之前,超过了10点,再割就会落荞粒;若是雨天割收,荞垛就会发芽。”因此,割荞人大都两三点钟起床,带着干粮,在月光下摸着割或背着矿灯割。而打荞则要在10点以后,让太阳把荞垛晒干,不仅打起来省力,而且荞籽存放多年也不会变质、生虫。

     

        苦荞粑青香甘甜,很多客商步行到村里来收买,说是治胃病的良药。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疗胃疾、除湿解毒等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胃病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美姑街头苦荞面粉加工店店主阿呷莫说:“这几年苦荞越来越被城里人看重,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客商都来订货,供不应求。”

     

        (萨古曲惹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