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4日 星期一

    让“雪中炭火”精神绵延相传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4日 01版)
    老教授和苦孩子的故事 由本报融媒体中心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OMG文化创意工作室合作出品的动画视频——《老教授和苦孩子的故事》,用手绘动画的形式,讲述了清华退休老教授赵家和心系教育,用毕生积蓄捐助2204名贫困学子的感人故事。扫描二维码,观看动画视频。读者互动邮箱:tiantanbei@163.com。

        【“炭火教授” 系列报道①】

     

        2012年7月22日,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平和而安详地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历程。他一辈子教书育人、奉献社会、济弱扶贫、润物无声。今天当我们向公众讲述这个关于“雪中炭火”的故事时,不禁感慨,他一生所奉行的炭火精神不仅慰藉了陇原的寒门学子,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之课。

     

        回溯赵家和教授的一生,他重要的人生节点无一不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他一生奉献,服从组织,三次转行,在不同的领域开垦拓荒、传道授业,以笃定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一生仁爱,情系教育,虽身患重疾,仍隐姓埋名、倾尽积蓄资助寒门学子。在生命弥留之际,又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求仁得仁,了无遗憾”。他一生无私,当“理性经济人”欲行其道之时,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以躬行实践诠释了“经世济民”的理想真谛,也用无言之教标示了“一秉至公”的精神高度。这种精神的来源无疑正是中华民族历代知识分子血脉里绵延传承的“雪中炭火”精神:常存家国情怀、常思脊梁之责、常怀仁爱之心;淡泊名利、坦荡无私、宁静致远。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所在。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与高速变化时期,还有许多地方、许多人群急需这种炭火精神的温暖、濡染、传播与延续。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有不少人正在为物所役,受名所扰,被欲所惑。以利益至上瓦解信仰根基者有之,以享乐奢靡解构崇高理想者有之,责任担当的缺失、师德仁爱的消减、道德伦理的失范,都在叩问与提醒着我们:在个体与时代的命运关联中,如何才能平衡利益与道义、现实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凝聚社会的价值共识?如何才能弥补时代的车辙在前行进程中留下的罅隙?

     

        赵家和教授用其一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以对社会、国家的贡献为标尺,在进与退之间把握分寸,在为与不为之间权衡轻重。这种奉献、仁爱、淡泊、无私的“雪中炭火”精神,彰显了我们社会应该大力推崇的主旋律,是安身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最应该传承与弘扬,并使之凝练成推动社会发展主动力的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赵家和教授正用他的“德”润泽后人、砥砺来者。纵使地域不同,纵使阶层差异,纵使处境与经历有别,当这种精神与无数个体的情感理念有机地融为一体时,便可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和弦。

     

        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常怀炭火之心,常做炭火之事,厘清是非臧否,守牢原则底线,凝神聚气、步稳致远,当是我们对这位可歌可敬的老教授最好的感怀与致敬!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