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1日 星期二

    既保生态 又助脱贫

    ——探究甘肃省武威市的“节水之道”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1日 07版)

        日前公布的《农田水利条例》明确,国家鼓励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渠道防渗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水资源“先天不足”的地区,节水优先的治水工作方针如何落实?近日,记者随水利部“节水中国行”采访团一行来到甘肃省武威市,探究这座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称的西北重镇的“节水之道”。

     

        保生态:浩瀚沙海平添生命亮色

     

        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武威市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沙漠及荒漠化面积占全境的89.8%,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作为民勤县唯一的地表水源,石羊河上游来水量极少,即便如此,每年还要从这里引近3000万立方米水倾注入位于荒漠地带的青土湖。

     

        为什么在“每一滴水都关乎生命”的地区,还要将原本就稀缺的水资源送往处于荒漠的青土湖?

     

        “如果青土湖失守,民勤绿洲不保,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将再度携手,截断甚至吞没河西走廊,阻断通往新疆的陆路交通。”武威市水务局副局长胡卫东解释说。

     

        事实上,作为石羊河的尾闾湖,青土湖历史上也曾碧波万顷,却因石羊河水资源过度开采,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干涸了半个多世纪。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10年开始,武威市开始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干涸了51年的青土湖终于“起死回生”。2015年,青土湖水面达22.36平方公里。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的使命感,让武威人养成了高度的生态自觉。”武威市水务局局长赵青山告诉记者,“老百姓省下口中的水来维持青土湖的水位。”为保生态,关紧无序用水的“阀门”,武威市与民勤县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先申请、再分配,先购票(卡)、再配水”的用水流程,河水灌区凭票供水,井水灌区刷卡取水。

     

        如今,站在青土湖畔,一湾清水在沙漠中闪着波光,芦苇摇曳,不时有鸟儿停下觅食,浩瀚的沙海平添一抹生命的亮色。

     

        助脱贫:用水少了收益却多了

     

        记者来到武威市天祝县松山镇红山根村,村民哈连章正在他的日光温室里整理长势喜人的西葫芦,枝蔓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果实,地上铺设着滴灌设施。

     

        3年前,哈连章一家从大山里搬出来。“过去在山里只能种庄稼,一年辛苦下来收入才一万元左右。现在有了日光温室,有了水,能种蔬菜水果,一年下来收入能有四五万元。而且,滴灌能比大水漫灌节省四分之三的水。”说起现在和以前的生活差别,哈连章的话明显多了起来。

     

        哈连章一家能搬离大山,得益于武威市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在石羊河上游,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会带,天祝县有近3万名农牧民生活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水源涵养区和高山深区。为改善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武威市2013年开始建设下山入川工程,将近3万名农牧民搬迁到地势相对平坦的南阳山片。

     

        “下山入川工程本身也是节水工程。”天祝县水务局局长段恒荣介绍说,过去因为缺水,南阳山片95%的土地无法得到灌溉,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这里的发展。为此,天祝县对金强河老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每年可节约3080万立方水,再通过供水工程将其调入南阳山片,同时引导和鼓励移民发展节水高效的设施农牧业。

     

        据了解,喷灌、滴灌、管灌的广泛应用使得武威市农业用水量由2009年的15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11亿立方米。

     

        用水少了,种植结构变了,农民的收益更多了。

     

        胡卫东介绍说,近年来,武威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的种植面积,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重点培育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棉花、葵花为主的节水高效大田种植业。截至2015年年底,武威市设施农牧业累计达85万亩,特色经济林果业累计达155.58万亩,全市设施农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比达50%以上。(本报记者 陈 晨 宋喜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