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9日 星期四

    构建和谐的新型企地关系

    作者:姜习权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9日 07版)

        【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处一域、共荣共生;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和特殊职能,决定了其相对自主的生产经营方式。近些年来,随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活动负外部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利润流向上的去地方化,客观上出现了以“利益补偿”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企地发展关系迫在眉睫。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国有企业的发展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国有企业的命运同地方人民的福祉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把国有企业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推进企地和谐发展的动力。

     

        强化企地协调发展的理念认同。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来统筹企地关系。要在充分尊重企地协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企地和谐关系的构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寻找企地协调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惠及地方建设的企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企地互相理解、支持的共赢局面。

     

        深化企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畅通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推进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国有企业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地方文化,把优秀的地方文化吸收进来,塑造既能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征、又能主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综合体。通过文化上的深度融合,增强企业适应地方发展环境的能力,加快企地和谐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影响地方人民群众,以文化活动为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功能,切实增进地方人民群众对国有企业文化的了解、接受和认同,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文化在地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企地和谐关系的发展。

     

        营造共荣共生的发展格局。构建和谐的新型企地发展关系,要做好企业反哺地方的工作。一方面,要发挥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严格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国有企业发展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和规范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广泛参与地方社会建设事业,把企业的辅助性业务向地方倾斜,有效促进地方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切实增进地方人民的福祉。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地方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地方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形成企地“一盘棋”、群众“一家亲”的共荣共生发展格局。

     

        构建高效常态的企地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新型企地发展关系根本上要靠制度保障、靠机制维系,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企地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寻求国有企业与地方合作共赢的最佳契合点,畅通企地双方的协调渠道,搭建国有企业与地方各社会团体、非公企业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和沟通协调的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打造国有企业和地方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构建和谐的新型企地发展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有效配合与协同推进。要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挥理念认同和文化融合的合力作用,不断完善企地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建构和谐的新型企地发展关系,从而实现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增进地方人民福祉的目标。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