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山东滨州:校园足球如何“过五关”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申智林 李雪海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1日 05版)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吕小学的小球员在进行训练。张滨滨摄/光明图片

        滨州,这座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城市,近年来借助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开展,逐渐引起国内外足球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两年来,滨州先后被列为山东省足球试点城市和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市;全市16所中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曾经举步维艰的校园足球,为何在滨州渐成气候呢?

     

    制定球队准入门槛,闯“观念关”

     

        一个孩子能不能踢足球,往往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家长。而家长们会担心踢球影响学习,怕孩子受伤,怕踢球没有出路等。发展校园足球,需要闯过的第一个关口就是“观念关”。

     

        周六,滨州市实验学校的操场边准时出现了一群穿着统一的拉拉队员,手里还举着特制的加油的牌子,他们是在场上踢足球比赛的十几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

     

        王晓燕是小球员彭湃嵩晨的妈妈,看着自己的儿子在场上奔跑,她不停地拍手呐喊。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晓燕坦言,一开始她也怕孩子因为踢球影响学习,但后来发现,儿子通过踢球改变了单调的学校生活。球踢得好,学习也没落下。“儿子经常跟我说喜欢待在学校,能跟自己的兄弟们踢球,自己特别开心。每次踢完球,他总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效率也特别高。”王晓燕说。

     

        据了解,滨州市实验学校鼓励孩子们踢球,同时制定足球队准入门槛,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将被停止训练和比赛。记者调查发现,这已经成为滨州市各中小学普遍推行的一条硬规定。每年8月,是实验学校的“快乐足球月”,各种形式的家庭亲子赛、趣味争霸赛等足球活动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同步训练、同场比赛,家长们的观念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慢慢扭转,没了担忧,只有支持和鼓励,滨州的校园足球氛围越来越热烈。

     

    寻求社会专业力量,过“教练关”

     

        孩子们爱上足球,家长鼓励参与,如何提高水平,教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记者来到了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古井小学的足球场,只见年轻的教练胡玉冲正带着8个小球员练习射门,这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球队去年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开发区中小学足球联赛冠军。目前,这个拥有418名学生的小学建立了12个足球俱乐部,孩子们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极为高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校教足球的两位体育教师,其中一位是武术教练客串,真正懂足球的只有胡玉冲一人。

     

        古井小学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目前滨州共有387所小学、145所初中、21所高中,合计553所学校,9506个教学班,5万多名在校生。校园足球大都由田径、篮球等非专业老师任教,教练队伍的紧缺制约了校园足球发展。政府批几个编制不“解渴”,学校筹集大量资金请教练不现实,怎么办?各学校探索出一条社会足球与校园足球相结合的路子。

     

        为了满足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需求,保证每个班级球队健康发展,各个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许可下,出资聘请了“滨州四海足球俱乐部”的专业教练担任班级足球队的教练。他们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时间,配合家委会对孩子们进行足球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比赛,为班级足球队制定发展计划和训练措施。

     

        “四海足球俱乐部”负责人赵阳介绍说:“这种方式三方受益,对家长而言,花少量的钱就能让孩子充分享受足球的快乐;对学校而言,没有额外支出就能得到社会专业力量的支持,对于师资的缺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对于我们而言,能得到一部分收入,也有利于推广我们的品牌。”

     

        除了借助社会参与补充校园足球教练的数量,教育部门也想方设法提高校园足球教练水平,他们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向市足协购买青训、教练、裁判等服务。

     

    划片结盟,解决“场地关”

     

        滨州市无棣县余家镇邱家小学足球队是支远近闻名的“劲旅”,2015年8月,他们在山东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第5名。

     

        山东鲁能足球队队员们曾被他们艰苦的训练条件所感动——训练场地就是坑坑洼洼的土操场,孩子们用两根竹竿代替球门,穿着只有十几块钱的球鞋训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从今以后,这种“艰苦奋斗”的窘况将越来越少。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作出规划,2016年,滨州市将完成新建扩建中小学人工草坪足球场地266块,有足球场地的学校全部实现人工草坪足球场。

     

        虽然建设进度不断加快,但目前还不能保证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标准足球场,所以“共享”也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尤其是农村学校。据了解,滨州市已经通过“划片结盟”的方式,按照“地域接近、自愿组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师资、场地共享,以赛代训,既解决了部分学校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加强了学生间的技艺和情感交流,一举多得。

     

        滨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英勇说:“目前滨州全市的536所中小学校中,共有10.5万余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拥有标准场地399块,学校足球社团228个,20个足球俱乐部与校园联姻,全市足球课开课率达100%。”

     

    多方出力,克服“资金关”

     

        发展校园足球还有重要的一道坎——资金,无论是建球场、请教师,还是搞比赛、练球员,哪一块离得开资金支持?

     

        去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在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投入了10亿元,并且近年来每年都会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联赛和教练员培训。

     

        据了解,除了财政支持,滨州市今年将设立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按规定由市财政从市本级可安排使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计划中每年按5%的比例注入,并接受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各县(区)要统筹安排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等相关经费,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对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给予倾斜,积极支持校园足球场地建设与维护、师资培训、校园足球训练、各级联赛举办、学生运动伤害保险购买、足球交流活动开展、宣传和奖励等。

     

        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表示:“校园足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心素质,让孩子养成团队配合意识和文明礼仪的习惯,还带动了滨州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人参保,消除“运动损伤关”

     

        足球是一项强调对抗的运动,运动损伤在所难免,这也是家长们最担忧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种担忧,教育主管部门在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把足球等学生开展的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运动伤害险,完善整个学校体育的保险机制;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附加险,即校方无过失责任险;引入负责调解家长与学校意外伤害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校长也不用整天面对压力。此举充分发挥了家庭力量,由教育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姻,争取最大限度优惠政策,为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开展打消了后顾之忧。

     

        滨州市实验学校体育教师高建伟介绍,现在学校里凡是报名参加足球队的学生,全都购买了保险,市内所有比赛都要求参赛球员必须有保险,否则将失去参赛机会。

     

        滨州市教育局局长王进东说:“纵观滨州市校园足球全局,从观念氛围、师资力量、经费筹集、场地和保险保障等全国性难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闯过‘五关’的‘滨州之路’。”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申智林 李雪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