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特别报道

    宏大与交融

    ——敦煌莫高窟展让洛杉矶观众流连忘返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0日 12版)
    观众排队等候参观莫高窟展览。王传军摄

        5月7日,对于美国著名文化艺术圣殿盖蒂中心而言,可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名为“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大型展览,在风景如画的“天使之城”洛杉矶拉开了帷幕。近万名北美地区的参观者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享有“东方卢浮宫”之称的莫高窟文化,亲身体验极具震撼力的古代佛教艺术。

     

    横亘在文明交融之路上的莫高窟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展区:第一个展区为第275窟、第285窟和第320窟三个石窟的等比例复制品,真实再现了莫高窟实景,让多数没有去过敦煌的参观者犹如身临其境;第二个展区展出了20世纪初在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的书画、佛经和雕塑等珍贵文物展品,这些展品目前散落在世界多地,系首次落地北美与观众见面;第三个展区运用3D立体虚拟实景技术,让观众近距离欣赏盛唐时期第45窟的精彩雕塑与绘画技艺。

     

        跟随本次展览首席策展人玛西娅·里德女士观展,记者有幸深度探索了敦煌佛教石窟艺术的宏大与交融。据里德女士介绍,此次展览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首次大规模全面展示了敦煌石窟所承载的文化艺术、社会风情以及敦煌周边环境变迁;二是展览呈现的敦煌莫高窟遗址历史跨度完整,演绎了从公元4世纪开凿、14世纪废弃到20世纪重生的生命轨迹;三是三种观展体验完美结合,让观众从多视角以不同方式更生动地了解莫高窟文化。比如,充满美轮美奂佛教壁画和雕塑的全尺寸手绘复制窟,40多件于公元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经书、雕塑等珍贵文物展品,以及首次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展览。

     

        令观众叹为观止的是莫高窟对多元文化与宗教的强大包容性。莫高窟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敦煌,至今保留着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4.5万平方米的壁画、2000多尊彩塑,这些艺术瑰宝见证了丝绸之路上1000多年的宗教、商业与文化交流。在展览艺廊,部分藏经洞文物展品向观众展现了10世纪前多种语言书写的文典,如藏文佛教经典、希伯来文的犹太教祈祷词、古突厥人占卜书等。里德女士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吸引人。虽然该倡议在路线上与古丝绸之路有出入,但在互联互通的理念上,二者是相似的。

     

    高科技展映鲜活呈现莫高窟故事

     

        如何将莫高窟一千年的层层艺术累聚更加鲜活地呈现给观众?高科技展映方式不可或缺。里德女士介绍说,敦煌基金会主席米米·盖茨是将3D虚拟实景技术引入本次展览的主要推动者。这一倡议提出后,我们就此展开了专业探讨,发现以另一种模式让观众更加近距离体验莫高窟佛教故事不失为一条佳径。对于传统观展方式而言,3D虚拟实景技术让人们的参观过程变得更为简单生动、互动性更强,它赋予了观众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和学习文化艺术。

     

        本次展览运用3D虚拟实景技术,让观众得以细细观察第45窟壮观的雕塑与绘画,无比清晰地感受这些艺术品的生命张力,令观众产生艺术人物翩然而来或色彩喷薄而出的感觉。45窟是一个8世纪的石窟,展现出盛唐时期的雕塑造诣及特点。进入观看45窟壮观艺术场景前,策展人还以多媒体方式为观众呈现了敦煌莫高窟外部的风貌景观,让观众切实了解莫高窟所处的地理环境。

     

        “数字敦煌”项目的首推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告诉记者说,高科技与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和保护应该更加有效地融合。“数字敦煌”项目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化的永久性保护,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敦煌莫高窟文化的共享。据悉,“数字敦煌”项目已经发展了十几年,近几年加速推进。利用高科技手段“走出敦煌”的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加速“动起来”。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流失海外的一些敦煌文献还以数字化形式回归。

     

    莫高窟文化在“天使之城”引发共鸣

     

        里德女士指出,这次莫高窟文化展览对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佛教等亚洲文化在美国的影响力正日益上升,特别是在洛杉矶、旧金山等美国西海岸亚裔人聚居较多的地区影响更大。比如,她的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基督教徒,现在已对佛教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并经常练习禅坐。

     

        前来报道此次展览的“深度报道新闻”洛杉矶分社社长帕特里斯·霍华德对本报记者表示,她小时候曾在书本上读到一些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知识,也了解一些丝绸之路的故事,但此次展览却将莫高窟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自己面前,让人如痴如醉,印象深刻,流连忘返。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展览让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有了更好、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加了美国人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并促使更多美国人去中国实地了解、研究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来自南加州圣地亚哥的艾琳说,她与妈妈从未去过中国,这次完全被莫高窟精美的艺术与文化震撼了,她们要搜索更多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并计划明年前往敦煌莫高窟实地体验那里的艺术与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作为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从事文物保护的首席项目科学家,内维尔·阿哥纽先生是最早参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外国专家之一。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同时也谈到了莫高窟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方案。他说,一千多年来自然灾害对莫高窟的损坏是毁灭性的,包括洪水、风沙、酥碱的侵蚀。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工作,莫高窟的防沙阻沙体系和防洪体系已可完全抵御洪水与风沙对洞窟的威胁,酥碱的侵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减。而当今庞大的游客量对莫高窟形成了新的威胁。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中国文物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盖蒂与敦煌研究院正在合作研究“游客承载量”的课题,旨在制定游客管理战略,以缓减大量游客对莫高窟文化造成的损害。目前推出的游客信息中心、制定的莫高窟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数字敦煌”等方式,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业对莫高窟保护工作的负面影响。

     

        (本报洛杉矶5月9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