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体育综艺:从小众走向大众

    作者:汤嫣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5日 14版)
    《来吧!冠军》剧照 资料图片

        2016年是“体育大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掀起的全民体育热潮尚未退去,法国欧洲杯与里约夏季奥运会又将接踵而来。于是,各大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纷纷看到其中的机遇,试图借着这股体育东风点燃观众的收视热情。于是,体育成为综艺节目选材的新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将上档的体育真人秀接近20个,《来吧!冠军》等原创节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然而,在体育综艺市场日渐火热的势头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类节目在中国仍属于小众门类。大部分受众对体育的收视热情仅限在赛事期间等特定的气氛下才会被引爆。而要将专业性很强的体育元素与综艺娱乐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也一直被业界视为难以突破的课题。因此,在综艺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让体育综艺节目从“小众”走向“大众”,既展现专业运动魅力,又具备综艺娱乐效果,进而在观众中掀起一股健康可持续的体育健身热潮,成为当下创作者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其实,综艺节目中一直不乏体育明星的面孔,例如风靡荧屏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为她而战》等节目中就曾出现田亮、李小鹏、杨威等世界冠军的身影。体育明星虽然早已是综艺节目嘉宾的一个重要选项,但他们所展现的多是家庭生活、亲子互动等体育之外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关专业竞技、体育推广的内容少之又少。而以往一些专业的体育真人秀节目,却因受制于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与专业性,而缺乏艺术性。有的创作者为了展现体育运动的高难度技巧,把明星或素人嘉宾短时间内学习高难度的专业运动动作作为展示内容,例如让毫无训练基础的明星学习跳水、滑冰。须知,体育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短时间速成呈现的只能是“花拳绣腿”,不仅无法充分展示体育项目的真实魅力,而且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使参演嘉宾受伤。而本应作为主角的体育明星大多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在镜头前显得拘谨不自然。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创作者将镜头更多地聚焦于演艺明星的插科打诨上,使其喧宾夺主,把“体育秀”变成了“脱口秀”。

        要走出以往的创作窠臼,广大电视人开始在创作实践中进行各种创新尝试。比如,日前浙江卫视推出的《来吧!冠军》设置“冠军队”与“明星终结者队”,通过各种道具、障碍与规则将冠军拉下“神坛”,以各种“不公平”的赛制让比赛胜负难料、扣人心弦。节目一经播出广受好评,观众大呼其“既有综艺节目的娱乐,又有看大型体育赛事的兴奋”。当然,体育综艺节目不只看娱乐效果,还应富有更多积极意义,承担更多的文化责任。在“奥运年”,推动全民健身、展现体育魅力、推广体育精神,才是体育综艺节目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体育综艺不能为娱乐而娱乐,为搞笑而搞笑,而是要以娱乐的方式包裹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在为观众带来欢乐的过程中,向大家传播体育精神,带动全民健身。比如,《来吧!冠军》涵盖足球、篮球、游泳等不同大众运动类别,以新鲜愉快的形式向观众普及这些运动的相关知识。今年播出的一些体育节目也另辟蹊径,向观众传播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体育精神。

        可见,只有让娱乐性与专业性得到有效的平衡,让体育融入综艺走向观众,让综艺承载体育全民推广,体育综艺才能拓展出更广泛的受众基础,发挥更强的文化引领作用。《来吧!冠军》等几档体育综艺节目获得好评,为2016年体育综艺节目创作开了个好头。因此,我们期待,电视人在不懈努力之下,能够制作出更多质量精良的节目,让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真正走进百姓心中,融入社会生活之中。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