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举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补齐农村教育短板,“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给教育工作提出了“啃硬骨头”的重要任务。
“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中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为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都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但我国教育发展仍不均衡,特别是要尽快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农村儿童教育质量不高这一重大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教师承担着最重的工作任务和最微薄的薪资。因此,不断加大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同时加快推进和推广乡村教师“县聘校用”,使他们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发展通道,已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燃眉之急。
给乡村教师希望,就是给教育希望。多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当“公平”“希望”被不断写入计划、任务、文件中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
据了解,去年我国农村教师工资普遍增加500~1000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显示,乡镇和村屯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1.83%和66.14%,较以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仍不足以补齐这块短板。我们期待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让更多的人乐于到农村去教书,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遇到好老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它为每一个人提供储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恢复高考时第一批走入考场的考生,有着太多的差别,却被教育的力量送到了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最终,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力量与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成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