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5日 星期五

    时代先锋

    温情的“黄石头”

    ——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黄志丽(下)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5日 07版)

        十几年来,审结民商事案件5199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这就是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黄志丽。这背后,是她对司法公正的一套独到“算法”。

     

        “我深知‘100-1=0’的道理,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求案件根源、理清案件证据,让裁判还原客观真实。”对黄志丽而言,公正是老百姓的诉求,更是法官的归宿,“老百姓来到法院,多少带着不安和疑虑。只有公正处理好每一个案件,才能让群众信任司法。”

     

    给群众需要的公正

     

        “到底什么样的公正,才是群众需要的呢?”初任审判员时,黄志丽对这个问题就有过思考。

     

        当时,黄志丽对一起看似并不难办的土地纠纷案依法做出了判决。然而,当她回访时发现,这起土地争议夹杂着亲情纠葛,被告的90多岁老祖父临终时含恨说“一个小小猪圈,毁了三代人的亲情”。

     

        她说,法律是冰冷的,而审判应当是有温度的。再公平的判决,也不能让每个当事人都服判息诉,还需更多耐心地释法析理,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从此,在法官这条路上,她要做的不只是简单地办案,更重要的是要解心结。

     

        前几年,一起儿子状告父亲侵占房屋的案子,黄志丽与身患风湿病痛的父亲促膝长谈,多方走访亲戚邻居,记录下父亲爱子情深的一幕幕。

     

        调解中,黄志丽抛出“撒手锏”:

     

        “那年冬天,你生病了,是谁一次次卖血换钱为你治病?”

     

        “为了让你吃好些,又是谁大冷天到江里捞鱼,最终落下风湿的病根?”……

     

        儿子听罢泪流满面,在父亲面前长跪不起,儿媳妇也惭愧得抬不起头来。

     

        “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查清案件事实真相,妥善修复受损关系,才是群众需要的公正。”黄志丽很肯定地说。

     

    与“内行人”讲门道

     

        原告向古玩店老板借了两万元现金,以一枚大义通宝铜钱作抵押。到期还款后,老板却称铜钱让小孩子玩丢了,打算赔800元了事。原告坚称,该铜钱是祖上传下来的,年代久远,价值不菲。

     

        “就一张照片,你去鉴定啊。”老板现场给法官出了一道难题。没想到,黄志丽拿起照片仔细端详了一会儿,镇定地说:“大义通宝是元末起义军铸造的,从照片上看,品相可不赖,不是生坑的,没有三五千能出手?”古玩店老板一愣,以为遇到了行家,便一五一十地道出了私自出借铜钱的真相。一起棘手的纠纷迎刃而解。

     

        面对助手崇拜的目光,黄志丽说:“民事案件千奇百怪,牵扯到方方面面,唯有掌握各门类知识,办案才能得心应手。为了这个案子,我百度了半天,跑了好几个古玩城,才学会这么几句行话。”

     

        其实,黄志丽办案总比别人认真一点儿的精神,折服了不少人。

     

        有一次,漳州某房地产公司因打桩开发新楼盘,导致附近多处民宅墙体及屋顶受损。赔偿问题协商无望,居民围堵了施工现场。为此,黄志丽白天深入现场,还联系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工程质量专家对受损房屋进行勘验。回到家中,已是夜深,黄志丽还在通过书籍、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恶补房屋结构的相关知识。最后在黄志丽的据理说服下,开发商代表只得做出让步,叹服地说:“没想到一个女法官懂我们这行。”

     

        多年来,黄志丽在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还主动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考取婚姻分析师资格证书,并将其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

     

    有理不用找,没理找了也没用

     

        黄志丽受理过这么一起案件,被告林某让患有癫痫的姐夫到自己的机砖厂帮工,岂料对方意外掉进搅拌池身亡。其父母起诉至法院,要求林某赔偿200万元。

     

        情急之下,林某四处打听,得知黄志丽酷爱书法,就带着一方端砚上门说情。黄志丽坚决不要,严肃地说:“砚台很名贵,但我决不能收,你把钱赔给对方远远好过买这方端砚。”可是林某仍不死心,又请来了黄志丽的老同学当说客。与此同时,原告也找到了黄志丽的亲戚来打招呼。面对两难境地,黄志丽做起了老同学与亲戚的思想工作,让二人当起了“案外调解员”,使得案件最终圆满解决。事后,林某不无感慨:“看到黄法官不收礼,我以为这下要赔不少钱,没想到得到这么公正的处理。”

     

        “有人找我给黄志丽打招呼,我就一句话:有理的不用找她,没理的找她也没用。”长期与黄志丽共事的助理审判员郑丽容说。

     

        即使在办案过程中,遭到了当事人的威胁,黄志丽都没有丝毫退缩。正因为这样,黄志丽被称为“黄石头”,即使关乎个人前途,这块“石头”也不为所动。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