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

    两会微沙龙

    智库如何成为国家软实力

    作者:本报记者王琎、杨谧、殷泓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王斯敏主持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1日 04版)
    第八期微沙龙直播现场 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迟福林
    向晓梅
    李国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被明确提出,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然而,公众对“智库”的知晓度仍有待提升。第八期光明日报两会微沙龙邀请智库界嘉宾和网友一起畅谈智库建设,解析智库对中国发展的助推作用。

     

    智库专家要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

     

        一名优秀的智库专家,首先要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并将之与个人价值追求相结合,形成持久的耐力和冲劲;其次要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具备过硬的国情研究能力,能够面向问题从事战略行动研究;再次,智库专家作用的发挥,需要依靠国际性的、灵活的体制机制保障。

     

    智库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代表:

     

        智库研究要从问题入手,通过长期跟踪调查研究,进行前瞻性判断,提出对策建议。这种建议包括两方面:一是面上的,比如关注民生产业,寻求功能转换等;二是点上的,即策略性的,比如针对养老产业、应急管理等进行研究。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现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而智库恰能对各种复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供决策者参考。

     

        网友周湘智:不少人认为智库研究不需要进行理论思考,甚至有人瞧不起应用对策研究。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迟福林:没有很强的学术背景是做不了智库研究的。更重要的是,智库学者还要具备较强的政策研究能力、客观分析能力,这超出了对一般学术研究的要求。

     

        (本报记者王琎、杨谧、殷泓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王斯敏主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