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现实主义电影:回应现实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6日 01版)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报。 CFP

        从摘取国际大奖的《白日焰火》《警察日记》,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中国合伙人》《杨善洲》《推拿》……近年来,一批现实主义电影以富有现代性的艺术眼光观照时代巨变下的世间万象和人心沉浮,洞察生活背后蕴藏的精神力量,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在资本逻辑影响创作思维、行业人心浮动的环境中,现实主义创作持续发力,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优秀艺术传统复归的希望之光。

     

    现实主义创作多面开花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赵葆华指出,现实主义精神不仅是一种创作手法,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能成为一部优秀电影的艺术灵魂,更是有助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内在力量。作为一面美学旗帜,其应用不限于现实题材,可以在电影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发挥引领作用。

     

        抗战电影《百团大战》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像风格再现那段抗战记忆,弘扬抗战精神,打破了抗战影视在观众心中“形式刻板、内容贫乏”的固有印象;农村题材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唢呐艺术在中国乡村的传承故事,传达传统文化中被人们高度认同的伦理准则和精神情操;英模题材电影《警察日记》深入生活肌理,用温馨的生活细节拉近观众与英模人物的心理距离;励志剧《滚蛋吧!肿瘤君》讲述女漫画家积极抗癌的真实故事,在幽默轻松的剧情之下引领人们内观自我,审视人生;还有历史题材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少数民族题材如《西藏天空》,家庭题材如《洋妞到我家》,法律题材如《十二公民》,犯罪题材如《全民目击》,青春题材如《青春派》……“近几年,现实主义创作多面开花,现实主义精神渗透到国产电影创作的各种题材中,无论是表现手法的创新,还是故事内容的拓展,或是思想内涵的挖掘,均有突破。”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化传播系军旅影视制作教研室主任詹庆生说。

     

    寻求市场与艺术的契合点

     

        现实主义创作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备受青睐,到电影市场却“不受待见”,一些作品票房惨淡。很多作品对“现实主义”避之不及,好像一旦沾上边,就等于在商业上被判了死刑。其实,现实主义精神与商业化生产不是对立关系。创作者与其感叹现实主义电影“怀才不遇”,不如潜心研究其“生存之道”。因此,如何在坚守艺术品位的同时,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探索商业路径与现实主义精神结合的模式,成为当下现实主义创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亲爱的》《失孤》《白日焰火》……这些影片或采用类型化的拍摄手法,或选取人气高的明星担纲,或运用商业手段发行营销,使现实主义创作从市场边缘走进主流商业院线。电影《老炮儿》票房突破9亿元,刷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纪录,更提振了业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信心。正如导演宁瀛所说,现实主义的回归正是电影市场成熟的表现。这说明很多电影人摸清市场规律后,逐步摒弃用浅层娱乐投机取巧、在边缘题材自我陶醉的做法,开始用经验和智慧透过生活的表层,深入现实的肌理,力求创作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质作品。

     

    为推动社会前进提供积极力量

     

        当电影脚踏现实生活的大地,让故事人物与百姓日常情感体验、行为选择的内在驱动力产生共振,使主题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理想方向保持一致,就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北京创业者张轶至今对《中国合伙人》印象深刻。“主人公为理想毅然走上创业之路的故事,给处于人生岔路口的我带来勇气。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我投入了创客大军。”讲述阿尼帕妈妈抚养6个民族的19个孩子真实故事的电影《真爱》上映时,在社会上引发了关注片中原型人物、效仿其爱心行动的热潮。

     

        赵葆华认为,现实主义创作不应止步于充当生活的照相机,它还可以成为一把锤子,一把斧头,改变人们固有观念,影响人生轨迹,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以都市家庭生活为视角的电影《洋妞到我家》在海外上映时,其真实的故事情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引起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心理共鸣和热烈反响,很多外国学生观影后纷纷报名参加中国的互惠生项目。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雪平圆说:“在那些鲜活生动的影像中,我们发现,中国不只有贫瘠的黄土和灰色的雾霾,更有足以媲美任何国际大都会的现代化城市、乐天勤奋的工薪族和在国际化交流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

     

    开掘积极向上的现实题材

     

        在为电影创作出现现实主义精神复归迹象而欢呼时,我们仍需对现实主义精神匮乏、现实主义精品不足的现状保持清醒。《捉妖记》《寻龙诀》票房大卖,带动了电影圈的“魔幻热”,很多制作公司纷纷上马新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光西游记题材就有23部电影立项。一些商业片在电影市场掀起一股浮躁之风。在商业逻辑的冲击下,有一些影片打着现实题材的旗号,却缺少严肃的创作态度,闭门造车,简单模仿,生搬硬套,所炮制出的电影大多悬浮空中、不接地气,很多人物、故事无法与观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产生关联,无法给人留下思考或启迪。由于缺少独特创意和真实质感,有的电影为吸引观众只得黔驴技穷地填充庸俗、低级、感官刺激之类的噱头,沦为格调低俗的闹剧。

     

        有的创作对社会现实采取“躲”的态度,也有人采取“戳”的方式。有些电影在艺术探索上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在选取表现现实的角度上,却片面关注生活的黑暗面。数量有限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创作者虽然拥有直面现实的魄力,却缺乏巧妙运用艺术手段疏导大众情绪、激发理性思考的智慧。一些作品传递大量负面信息和偏执乖戾的价值取向,徒留观众在残酷的影像中迷茫焦虑。赵葆华说,用实录精神进行创作,对现实不掩饰也不粉饰,只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在此基础上,回应社会问题,建构主流价值,引导观众观察美好事物,体验生活温暖,进而在社会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成风化人,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更高境界。

     

        (本报记者 李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