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好的家训是有生命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无声地塑造着一个个精彩的人生。87岁的陆钟武院士一生成就斐然,至今躬身践行的仍然是“勤创和信”——

    刻在父亲墓碑上的院士家训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8日 09版)
    刻在父亲墓碑上的院士家训(背面) 资料图片

        2001年,上海天马墓园,一位老人站在父亲墓碑前。墓碑上刻着世代相传的四字家训:勤创和信。

     

        这位老人叫陆钟武,东北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指导全国几百座加热炉的节能改造;八九十年代,他把节能视野从冶金炉窑扩大到整个钢铁行业;21世纪初,他开始关注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指明“控制钢产量是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首选对策”。历史在不断验证他的判断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催促他继续探索。

     

        如今,这位老人已成了“80后”,依然念念不忘父辈教诲,在勤奋创新、兴业报国的学术道路上苦苦追寻。近日,光明日报记者走进陆院士家,一进客厅,就在显著位置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宁静致远”。“我很喜欢这四个字,也是用这四个字践行‘勤创和信’四字家训。”陆钟武说。

     

    父亲是功业卓著的纺织专家

     

        陆钟武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老一辈多有饱学之士。祖父陆舜卿、曾祖父陆雪香等祖上数代都从事教育工作。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即出自陆雪香门下。陆钟武的父亲陆绍云少年读书时又受校长黄炎培教育思想熏陶,16岁考入上海龙门师范,毕业后接受黄炎培校长等人的资助,于1915年赴日本留学。

     

        为实现“用机械代替手工纺纱”的夙愿,陆绍云考进了日本东京大学,专攻纺纱专业。1921年学成回国后,相继在沪、津、鲁、渝办了包括上海国棉七厂等近十所纺纱厂。首倡国内纺纱厂8小时工作制,首倡对工人进行文化识字教育,首先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赢得了我国纺织界几代人的赞誉。

     

        陆钟武说:“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陆钟武在重庆长大,当时的重庆几乎天天有空袭警报。“为什么偌大的中国任人宰割?”小时候的他不懂“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但知道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他立志像父亲那样“兴业救国”。

     

        1946年10月,陆钟武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毕业时,正当新中国成立之际,满怀激情,告别家人和舒适的上海,只身一人来到东北拼搏。

     

    家训鞭策陆钟武攀登一座座高峰

     

        “陆院士经历的第一次重要实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第一个冶金炉专业,成为我国冶金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第二次重要实践是组建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立系统节能理论。”东北大学教授蔡九菊说。

     

        20世纪80年代初,陆钟武根据国际上刚刚爆发的能源危机和我国钢铁工业能耗过高的现状,组建了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和热能工程系,并出任热能工程系主任。

     

        陆钟武将热能工程专业的服务对象和学科视野,从过去的单体设备(冶金炉)及其部件,扩展到生产工序(厂)、联合企业乃至整个冶金工业,实现了冶金炉专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进入20世纪末,陆钟武将目光聚焦到工业生态学领域,开启了他的第三次重要实践。为了研究和处理好工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他集中精力投身于工业生态学的研究,把研究视野从工业生产过程拓展到产品加工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直到产品使用终了报废后的回收利用,囊括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了学术思想的第二次飞跃。

     

        陆钟武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负荷曲线,形象地比喻为一座“环境高山”,发展经济就是一次“翻越环境高山”的实践,并导出了单位GDP环境负荷年下降率的临界值公式,以及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条件公式,绘制了资源消耗、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曲线图。“真正的好东西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浮躁、浮夸、急功近利是一事无成的。”陆钟武说,“不要浮躁、不要浮夸,要宁静才能致远。”

     

        2005年,陆钟武出席沈阳“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评审会,在规划讨论稿中他发现,辽中县计划建设一个年产量56万吨、年产值112亿元的不锈钢项目。陆钟武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被市政府采纳。一时间,“为建设生态城市院士叫停上百亿规划项目”被传为佳话。

     

    勤创和信打开了东北大学的“四扇大门”

     

        在陆院士的床头,一直放着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每当头脑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陆钟武都会及时记下来。

     

        在去年10月份为全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时,陆院士明确提出“创新五要素”:要有好奇心,要自由思考,要捕捉灵感和直觉,要戒急戒躁,要把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结合起来。

     

        小时候,在重庆嘉陵江边,为了弄清楚山后面是什么,他独自踏上悬崖边上的一条小路,一脚踩空,跌落三四层楼高的悬崖,昏迷了三天三夜,这依然没有遏制他万物都要探个究竟的热情。

     

        “创新来源于自由思考,甚至是‘胡思乱想’。自由思考的要点是不能迷信权威和书本,不受狭隘的专业的框框束缚,要进行学科交叉。”1984年,陆钟武从教学科研第一线走上校长岗位,第一时间就提出“开放办学”理念。在校内,提倡跨系、跨室、跨组学术交流,提倡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在校外,提倡学校与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联系,相互学习。一向“深宅大院”的东北大学第一次对外敞开了“四扇”大门:向媒体开放,向中学生开放,向企业开放,向国外开放。

     

        在陆钟武的提议下,东北大学拆掉东门,将体育馆以东6公顷土地划出来,在三好街建成中国第一个以大学命名的科学园。20多年过去,三好街已成为沈阳的“中关村”,并孵化出了沈阳的“方正”——东软集团等一批创新企业。

     

        如今,陆院士已经87岁了,但他仍然笔耕不辍,乐观向上,让“勤创和信”的四字家训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