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升职要送礼,同事结婚要送礼,岳母生日要送礼——连娃儿换块尿布都要送礼!哎哟,真的是来不起了。”在四川省邻水县合流镇的大街上,一出叫作《来不起了》的小品正在上演。舞台上,小市民“梅起送”叫苦不迭;舞台下,看戏的人群乐成一片。
春节前的邻水下了一场大雪,过年这几天格外的冷。然而笑声一出,观众呼出的白雾聚成一片,竟在冷空气里平添了几分暖意。
扮演“梅起送”的演员,名叫罗建明,也是这个演出队的带队者。演出队原来是县里的川剧团。后来剧团撤销,队里的演员依然习惯地称他为“罗团”。团长的舞台车开进乡里,当街一横,男女老少便层层围拢过来,争相观看。
这样的基层演出,他每年要演100场——而“贺岁档”的几场还不包括其中。
“老百姓爱看,我们就爱演。”罗建明说。十数年里,他带着这支文艺轻骑兵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成了当地老百姓眼中熟悉而亲切的“明星”。舞台车开到哪里,笑声也就传到哪里。更为难得的是,这里所有的小品,几乎都出自他的手笔。
除了演,还得编。罗建明的创作来自民间,往往有一股打抱不平的“侠气”。舞台上,他“眼观六路”,观众爱看什么他烂熟于心;脱了戏服卸了妆,他“耳听八方”,混进乡民做起“采访”。一个个散发着泥土味儿的故事,经他一番“切磋琢磨”,逢年过节,便是一道对味的“佳肴”。
他的小品,正是在这片广袤乡土里“长”出来的。
年节一到,罗建明便又开着舞台车,率团扎进人群,给老百姓写写春联、照照全家福、指导一下礼仪。“不能老是我在上边唱,还得走下舞台,做点实在事。老百姓开心了,我们的戏才能往下演。”罗建明笑笑说。
(本报记者 鲁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