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星期二

    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作者: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胡苏平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08版)

        举行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挖掘山西古中国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一次重要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求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咨政。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多次深入全省各地,进行全方位、针对性的深度调研,提出要以“三个一”和“三个文化”为重点,大力弘扬山西的优秀传统文化。省委省政府还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

        垣曲约4500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火烧骨的发现,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堆圣火;襄汾陶寺遗址作为帝尧都城,以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证明,这里就是最早的中国。古老的运城盐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炎黄二帝都曾在盐湖一带活动,并留下许多典故。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也都在晋南一带。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相互印证了这里就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

        如何挖掘梳理这些宝贵资源,提炼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并逐渐形成有影响的文化品牌,树立山西的良好形象,是我们在推动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举办研讨会就是想倾听大家的真知灼见、得到大家的支持帮助,更好地把炎帝文化发扬光大。

        山西上党地区是炎帝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现存有关炎帝的遗迹53处,而在高平境内就有35处。中华先民在这里完成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

        从遗迹遗存来看,高平神农镇羊头山及周边村落遍布了炎帝陵、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庙、五谷庙、神农井、神农泉等遗存。高平境内记载炎帝活动的碑记石刻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时间跨度久远,现存有记载炎帝活动的石碑110余通。

        从文献史料来看,春秋时期的《管子》、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汉代的《史记》等历史典籍中,都有炎帝在高平一带活动的记载。

        从历史传说和文化痕迹来看,精卫填海、丹雀授嘉禾、炎帝岭神农尝百草、跑马岭神骏悲炎魂等历史传说,至今依然在高平民间广泛流传。反映炎帝活动的村名、地名有20多处,如神农乡、神农村、炎帝岭、跑马岭、北营村、庄里村、卧龙湾等。

        从考古发现来看,1986年在高平羊头山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表明在农耕文明开始前夕,高平就有人类活动。2007年,在高平发现了两处仰韶文化遗址。去年11月,又在羊头山发现了大量陶片、瓦砾、石基础和古旧步道等。

        这些遗迹遗存、考古发现、碑记石刻,以及典籍记载、历史传说、民间风俗等,从不同角度印证了高平是炎帝故里,并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炎帝文化体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