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星期二

    续三千年文脉与精神——

    北京西城以“文道”塑古城风貌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韩寒 秦浩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05版)
    摄影:本报记者 韩寒 秦浩

    制图:杨震

        作为北京建城、建都肇始之地,西城区三千年文脉不断。

     

        铺开一幅西城区历史文化景观的卷轴,由北至南细细看,什刹海、地安门、景山、法源寺、大栅栏、天桥、先农坛等古迹,沿着中轴线逶迤而行。“今后它们将连缀成一条‘文道’,作为北京古城传统风貌的精华区,统一进行保护。”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李岩介绍。

     

        在日前举行的西城区2016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李岩披露:“十三五”期间,西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以文道地区建设为“统领”,塑造具有古都风韵的整体风貌,将启动沈家本等名人故居修缮、打造首都中轴线“核心精华区”及周边“历史文化精华区”。消息一经刊布,立刻引起广泛关注。

     

        拓“文道”,留住地域的“魂”

     

        记者了解到,此次划定的“文道”,从2011年西城最初提出的北起地安门、南至永定门范围,拓展至覆盖全区现有的18片历史文化街区、6片风貌协调区等区域,占全区行政辖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占北京旧城33片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文道”这一概念,也从单一的城市景观建设概念,引入了更多历史文化内涵。

     

        按照功能和管控力度不同,“文道”将被划分为中轴核心精华区、历史文化精华区、支撑体系三部分。中轴核心精华区北起什刹海、南含大栅栏、琉璃厂及先农坛等位于中轴线西侧的14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两片风貌协调区。历史文化精华区包括核心精华区之外的阜内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南闹市口、法源寺及西琉璃厂地区,以及4片风貌协调区。支撑体系则包括散布在西城的各级文保单位、优秀近代建筑、名人故居、旧城轮廓等。

     

        李岩这样阐释:“这三部分,构成‘一轴一线’的空间范围,形成相对完整的古城内外文化空间体系,将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风貌保护措施。例如,中轴核心精华区应保持传统历史空间形态,强调整体性,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和形式。”

     

        沿着西城区划定的“文道”,一路徐行。什刹海的波光中,流淌着三国时期魏嘉平年间征北将军刘靖守蓟城开渠导河的古老故事。地安门的北风里,吐纳着晚清志士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风云。大栅栏商业街熙攘的人声,穿越了百年的时光。天桥新建成的演艺中心,依稀可见一个世纪前南城艺人唱和的身影。

     

        这条“文道”,串联起中轴线西侧不同年代历史文化遗存的内在文化关系,将北京城古蓟城、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明清三朝古都的历史“凝聚”起来,成为“十三五”期间西城古都风貌建设的灵魂。

     

        修故居,体现文化的“味”儿

     

        驻足于新式高楼遍布的菜市口,一片正在拆除的旧居赫然在目。旧居原属米市胡同,胡同43号是康有为故居,也曾经是广东南海会馆。走进故居,只见墙壁斑驳,院内居民已基本腾退完毕。在离康有为故居不远的清代学者朱彝尊故居处,记者见到,一处院落瓦砾满地、人去屋空,院里余一座凉亭、年久失修。

     

        “周边的建筑都拆了,这里准备盖住宅,但康有为和朱彝尊的故居会保留下来。”附近工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金井胡同沈家本故居外,西城区文化委竖立的文保单位说明牌上介绍道:“沈家本,清朝光绪年间进士,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对于近代中国法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书稿《沈寄簃先生遗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必读文献。”

     

        走进故居,能够感受到这里熙攘依旧。院落内还住着居民,沈家曾经的藏书楼“枕碧楼”仍在,留有暗黄的木质楼梯和厚重的青砖,散发着往日气息。

     

        “十三五”期间,西城将启动上述故居的腾退修缮,其中沈家本故居拟用于展示中华法制历史。

     

        “名人故居的存在不仅在于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更昭示着一座城市文化的厚度与精神的深度。”北京鲁迅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钱振文这样阐释名人故居的意义,“作为大城北京的一个个小的历史空间,它们虽不曾拥有指点江山的气势,但却以别样的精神和气节,成为北京文化的重要源泉。”

     

        以鲁迅博物馆为例,该馆以鲁迅1924至1926年间的故居为基础而修建,已正式开馆60年,2015年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8万人次。“因地处深巷内,多数游客非普通过客,而是专为致敬大师而来。”钱振文介绍。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博物馆展览厅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候雅欣正向游客讲解这首爱国诗歌的背景和影响。她说,来这里做义务讲解员就是为了将优秀的文化传递下去。

     

        从鲁迅博物馆走出,夕阳的余晖落在故居的风霜上,不经意间展示着古老北京博大持重的魅力,沉淀着她历久弥新的精神。

     

        缮古迹,彰显传统的“神”

     

        在西城区正在制订的“十三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中,深入开展文物“解放、解危、解读”,对文物及历史建筑进行腾退修缮是工作重点。杨椒山祠、杨梅竹斜街的修缮名列其中。

     

        宣武门外,达志桥胡同内,已经历数百年风雨的杨椒山祠隐没在胡同深处。祠堂外文保单位的说明告诉人们,这里是明代忠臣杨继盛死谏请诛权相严嵩的故居,也是清末康有为、谭嗣同等二百余名举人“公车上书”的所在。目前,杨椒山祠的腾退工作已完成大半,修缮工作将随之展开。

     

        “晚清这段历史波诡云谲,影响着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为‘公车上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留存一个地址,是讲故事,也是传承一种精神。”西城区文委会负责人这样阐释祠堂修缮的意义。

     

        如何在不改变街道与建筑现有用途的前提下,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项目或许是一个尝试。

     

        这条不足500米的街道,曾是清代文士、官员、商贾、贵胄的消遣之所。街道上至今住着众多居民,青云阁、杨小楼故居等古迹点缀其间。

     

        “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的精髓在于,并非大规模的拆迁,而是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逐步协商腾退有离开意愿的居民,保留原有商居比例,引入新业态。”大栅栏投资公司品牌部负责人梁莹介绍。“我们并不想改变几百年来城南商贾艺人混杂而居的气质,将它变成完全的商业街,而是试图通过再生进入的方式恢复一条老街的生机。”她说。

     

        对于新业态的入驻,梁莹介绍,目前情况很乐观,2015年已有50余户商家表达了意愿,“我们吸引入驻的第一个新业态是现代珠宝首饰和陶瓷艺术走廊,目前已建成的业态包括书籍设计室、咖啡店、品牌设计室、剧场、皮影剧团等,不少建筑设计室也希望入驻”。

     

        行走在杨梅竹斜街,记者见到,虽然冬日里寒风萧瑟,但新入驻的书店里绿色植物枝繁叶茂,与黄色书架相映成趣。在这条典型的“宣南”街道上,以老字号经营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以曲艺为代表的中华戏曲文化、以百姓聚居为代表的老北京市井文化,正在以一种交融的方式,欣欣向荣。(本报记者 董 城 韩 寒 秦 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