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8日 星期一

    江苏理工学院:20年造一张“再生”名片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8日 06版)

        近日,江苏省启动首个电子废物POPs减排全额示范项目,江苏理工学院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项目唯一的技术支撑单位。而就在前不久,江理工还协办了再生金属国际论坛,这已是学校连续第15年协办这一国际再生金属领域的盛会。

     

        “20年的培育,‘再生’二字已成为江理工一张闪亮的名片。”江理工党委书记王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全校已经有8个学院围绕“再生”主题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

     

    从一本书揭开的“再生”序幕

     

        1995年,江理工副院长周全法时任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前身)化学化工系主任,他被派到校办工厂——常州稀有金属提炼厂担任厂长。周全法到任后揭开了江理工“再生”名片的序幕。2001年周全法回到学校时,他已攻克了世界性难题——各类电器和电子工业废弃物的“湿法回收贵金属技术”。

     

        “2000年,国家正式放开对黄金、白银流通的管制,我意识到,如何使贵金属通过一系列深加工而获得较大增值,将成为发展的方向。”周全法告诉记者,2002年,由其编写的《贵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一书刊发,不仅普及了“再生”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客观上还推动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成立。

     

        “电子废物是‘特殊垃圾’,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属性,回收利用得当可再创造价值。可那个时候,有人会把我们说成是拾垃圾、捡破烂的。”周全法介绍。他意识到,只有将科研成果尽快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让“再生”被社会进一步接纳。“我们与南京一家企业合作建成当时国内最大的湿法回收贵金属生产线,每年可处理300吨板卡,从中提炼出100公斤左右的黄金”。

     

    在服务社会中拓展成长空间

     

        企业得到了发展,学校也不能收益平平。在江苏理工学院院长曹雨平看来,“再生”产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在服务社会中拓展成长空间,“只有大环境好了,学校对‘再生’的探究才能更深入,从而实现持久、互动发展”。

     

        “目前,不管是再生铅或其他再生金属,二英检测是个大问题,行业内没有一家企业有这个能力来做。”周全法告诉记者,为企业服务,学校掏出1000多万元建起一套二英检测的实验室,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此外,江理工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与产业化同步”的科研思路,成立了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有了翔宇公司这个平台,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最全面、完整地得到示范。更为重要的是,示范结束后,这些成熟的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复制的形式,进入其他企业,推动社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江理工围绕“再生”共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围绕“再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出版相关著作、教材共23部,发明专利43个,发表SCI及EI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为企业“定制”再生领域人才

     

        2014年6月2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在江理工正式成立。学院改变授课模式,8个教授或者8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上一门课程,让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为企业“定制”再生领域人才。

     

        去年6月,江理工主导的溧阳电梯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对于拥有全国70%的“电梯后市场”以及30%的新电梯销售市场的溧阳籍企业而言,联合开展的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将为产业发展送来“春风”。

     

        如今,在江理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要承担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工艺技术开发和二次污染减控技术的研究;汽车学院主要承担报废汽车的拆解分选和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研究;商学院主要承担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研究;艺术设计学院则主要承担废弃物再生艺术的研究……8个学院都与“再生”息息相关。“20年造一张名片,为的就是学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周全法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