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

    视点

    纵横中东 分野渐显

    作者:本报记者 李曾骙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8日 12版)

        新年伊始,沙伊交恶,事出有因。在沙特处决什叶派传教士,伊朗民众冲击沙特使馆的乱象背后,是两国在中东大棋盘上的消长得失。在过去一年里,“伊斯兰国”坐大,美俄欧博弈频繁,地区大国各显身手。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中东大乱局并未出现“乱后而治”的迹象,却于当下进入了各方整合联盟,辨敌分友,固守城池,徐图己利的新阶段。

        2015年,“伊斯兰国”逐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连点成片,在欧洲发动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并针对世界多国目标发出恐怖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和欧美国家的头号敌人。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加强对“伊斯兰国”空袭,中东国家也派出地面部队打击“伊斯兰国”武装。

        同敌难为友,各怀心腹事。相关国家打击“伊斯兰国”的过程,交织着中东地区利益重组,各自整合政治联盟的过程。去年11月以来,相关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活动,一方面应对“伊斯兰国”的现实威胁,一方面着眼后“伊斯兰国”时代的利益分配。

        面对西方压力,出于地缘政治考量,俄罗斯与伊朗互相借重。两国有共同的地区盟友——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有难以改变的共同敌人——“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有共同的现实利益考虑——周边的动荡局势影响了两国的国内安全。2015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8年来首次出访伊朗,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进行了90分钟的会谈。两国对叙利亚问题“看法相同”,一致反对“外部势力试图支配叙利亚的政治解决方案”。去年12月,俄宣布恢复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系统,标志两国重启高水平军事合作。

        在经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代价高昂的战争之后,奥巴马政府吸取小布什的教训,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因而在中东采取守势。一年多来,美国始终表现谨慎,只是通过空袭来有限打击恐怖组织,以求保持国内安全和国际反恐话语权。但与此同时,美国正暗度陈仓,谋求重新整合地区盟友体系。2015年11月以来,美国国务卿克里频繁出访中东各国,包括奥巴马在内的美国政要不断对中东事务表态“定调”。美国调解巴以局势,支持土耳其与以色列恢复外交关系,在促成伊核问题协议的同时,设法安抚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传统盟友。美国没有意愿对“伊斯兰国”武装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而整合并发挥地区盟友的力量,对其继续“主导”中东事务意义重大。

        为巩固其在逊尼派伊斯兰国家中的“领袖”地位,全球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不惜重金组建联盟。去年3月,沙特组建十国“联军”,在也门开展“果敢风暴”,也门内战目前陷入僵持。在俄法等大国推动的国际反恐大潮中,沙特又于去年12月牵头成立“伊斯兰军事联盟”,拉入了西亚、北非、东南亚等地区的34个国家。沙特此次组建反恐军事联盟,旨在打击盘踞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埃及和阿富汗等国的恐怖组织,更是为了整合阿拉伯盟友的力量与意志,限制伊朗在国际反恐大潮中的上升势头。

        随着各方在中东棋盘的落子布局,中东政治分野正逐渐清晰,然而,在各国基于纷繁利益选边站队之后,中东的未来或将更加混沌。1月3日,在沙特处决什叶派传教士引发伊朗民众“冲馆”事件后,沙特决定断绝同伊朗的外交关系,巴林、苏丹等盟友也随即采取外交行动驰援沙特。考虑到两国在中东及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影响,沙伊交恶有可能加剧地区局势动荡,加大政治解决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地区问题的困难,甚至对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形成障碍。克服这些潜在的困难与障碍,需要各“边”各“队”妥协互谅,对中东和平发展大局给予清晰的呵护。(本报记者 李曾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