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不停步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吴春燕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8日 15版)

        自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到今年进一步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并且在广东、天津、福建新设3个自贸试验区,通过试验的多样性验证着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时至今日,“自贸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创新已成共识。

     

    以自贸区理念促政府职能转变

     

        如今,到上海浦东新区全部1962个政务服务窗口办事,不用担心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今年11月,浦东推出“窗口无否决权”改革,一线受理人员“只说Yes,不说No”,既确保服务到位,又能促进发现改革新目标。这项全新服务理念目前已覆盖浦东20个区属部门、7个开发区和36个街镇,知晓率和执行率做到“两个100%”。

     

        这只是自贸区带来变化的一处细节。从2013年9月挂牌之初率先开垦的28.78平方公里“试验田”,到今年4月底扩区,上海自贸区几乎涵盖浦东新区的经济核心区域。这也造就了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特点——所有片区集中在浦东新区,这给了上海在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内系统推进改革的机会。

     

        “放、管、服”,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用三个字概括上海自贸区的工作,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放、管、服”为核心,浦东新区加快探索以自贸试验区理念改造一级地方政府,系统设计政府职能转变的整体方案。以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为例,按照取消实质性审批、提高透明度和市场可预期的改革原则,浦东新区对455项行政审批事项制定了全覆盖、全方位的改革方案。

     

        记者在广东、福建自贸区采访时,也处处感受到“自贸区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制度创新已成各个政府管理部门最大的着力点。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措施,不是简单照搬,而是结合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特点,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点,真正释放改革活力。

     

    要复制推广,也要改革创新

     

        福建自贸试验区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已日益成为福建改革开放的政策高地、对台交往的前沿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强劲推手。

     

        变化每天都在发生。为了打造制度高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自贸试验区相继出台。5月4日,全国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发出。6月1日,“一照一码”就在福建全省推广实施。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已推出109项创新举措,其中45项为全国首创。

     

        在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作为广东自贸区的三朵“改革之花”,各具特色。“平均每个工作日,自贸区新登记的企业都在200家以上。从今年年初至今,广东自贸区新设的企业已经累计超过4万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郑建荣告诉记者。南沙片区致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前海蛇口片区今年GDP将超1000亿元,今年前10月珠海横琴GDP达74亿元,横琴正变身“财富岛”,逐步形成对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次中心。

     

    以自贸区建设释放创新活力

     

        从复制推广到自我突破,制度创新没有止步。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海关总署分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23项创新制度的部署,已复制推广企业需求强烈、实施条件成熟的19项创新制度,有效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创新综合治理模式,打造自贸试验区环境高地。郑建荣表示:“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自贸区的发展要对标国际标准,我们改革的空间还很大。”

     

        依托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福建自贸试验区不断加快推进对台领域的先行先试,促进两岸经贸以及人员往来便利化、常态化,加强与台湾产业和市场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福建自贸区加快拓展与东盟自贸区的经贸合作,推动福建企业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步伐。

     

        在上海自贸区,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双自联动”创新试点政策稳步推进。“双自联动”,为浦东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扩区机遇,进一步降低创新门槛和成本,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报记者 颜维琦 吴春燕 高建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