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特别报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又一力作

    《又见国乐》在美演出取得成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9日 08版)

        一场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听盛宴《又见国乐》日前在美国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降下帷幕。这场被一些媒体誉为“你未见过的大雅之音”震撼了在场的美国人。《又见国乐》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连续上演三场,4000余位美国观众观看了演出。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观看首演后说,来之前听说这场演出很精彩,但是没想到这么精彩,这么震撼。肯尼迪艺术中心副总裁麦克贝拉评价称,这场演出太不可思议了。音乐、演奏、舞美装置、灯光设计都是国际顶级水平,很难想象一台音乐会能有这样震撼的效果。

        据介绍,《又见国乐》由中央民族乐团出品,“印象”系列创始人王潮歌导演,青年作曲家姜莹作曲及编曲,精选十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民族乐曲,包括《高山流水》《二泉映月》《丝绸之路》《十面埋伏》等,集中央民族乐团两位驻团指挥何建国、刘沙和演奏家王次恒、吴玉霞、唐峰、冯满天、赵聪等国乐大师于一台,将中国古今民乐经典在山水画大写意的意境中,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手法,配合音乐家的现场表演,带领美国观众与中国历史进行零距离接触。

        古曲《高山流水》拉开了《又见国乐》的序幕:俞伯牙高坐远山青黛之中,幽幽抚琴,古琴声穿过山间缭绕云雾,流泻而出,余音悠远;钟子期屏吸凝目倾听,并以埙音、箫声和笛曲和之,以慰知音之宜。深邃绵长的琴音为观众讲述了几千年前“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的故事。《又见国乐》为美国观众呈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国乐,更展开了一幅代表华夏历史的水墨长卷。特别是敦煌壁画乐器介绍和复制品展示,令美国观众不仅对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叹为观止,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内涵神韵的向往。而华盛顿育英学校合唱团的40名美国孩子,通过两个月的勤学苦练,用汉语与中国顶级音乐家同台演绎《鸿雁》,将整台演出推向了高潮。坐在记者身边的美国小观众自豪地说,我来自育英学校,在台上演唱的都是我的同学。

        据悉,此次《又见国乐》赴美是“中华风韵”系列品牌演出之一,得到了中国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着力打造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高端文化品牌,“中华风韵”以面向西方主流观众传播中国文化为目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先后将20余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演艺精品推上世界顶级舞台。《又见国乐》探索了一条在新时代传统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创新之路,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又一个新高度。

        其间业内人士认为,《又见国乐》之所以在美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带领美国观众穿越中国历史经纬,充分体验了中国国乐的厚重感;二是,形式新颖,视觉震撼力强,观众与演奏家的心灵互动性高;三是,重在文化交流,特别突显了中国文化对美国青少年的影响。比如敦煌壁画乐器介绍展现了几千年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又比如华盛顿育英学校合唱团参与演出,让美国青少年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诚如《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所说,中国传统音乐正在获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本报华盛顿12月17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