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油价机制完善背后有多重考量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刘坤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7日 07版)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冯蕾、刘坤)16日,国家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消息甫一发布,即引发各方热议。16日零时,国内成品油迎来调价窗口,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价并将抓紧完善新形势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据国家发改委透露,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低油价时,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稳定,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

        除了环境因素,专家认为,完善油价机制背后有多重考量。“成品油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表示,如果成品油价格过高,相关产业和普通消费者很难承受,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如果成品油价格过低,将削弱市场主体发展新能源、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不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原油价格过低时,通过维持成品油价格稳定,有利于上下游一体化石油企业维持原油正常勘探开发,维持整个行业稳定运行。

        在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看来,不再随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调整成品油价格有更深层的原因。我国石油进口数量逐年上升,现在已经达到3.5亿吨左右,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已经高于6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但我国的油气资源条件相对较差。这些年来,为了提高国内供应能力,我国早已开始对属于非常规的高成本油气资源进行开发,国内石油的平均生产成本已经明显高于40美元一桶,国内原油生产已经进入亏损状态。从保障能源安全角度看,有必要使国内产量保持一定比例,维持2亿吨左右甚至力争更多一些。这样不仅有利于在世界石油供需偏紧,油价恶性上升时有必要的降压能力,更是确保在进口油气出现意外中断时,维持国内一定的持续供应能力。

        “一旦中断生产和维护作业,以后恢复产能将十分困难,或必须大幅度增加再次投入提高成本。”周大地说,不再随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调整成品油价格,有利于我国的长期能源安全,也可以避免国内石油企业进一步大幅度亏损。

        针对下一步如何完善油价形成机制,周大地表示,从长远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应进一步放归市场。现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多是由产能引起的,在某种程度上,应更多地依靠企业的竞争力来处理。但总的来看,需要在国内产量与进口量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油价低时适当多进口,油价高时适当增加国内产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