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使我判断中国画高下优劣的标准渐归于朴,那就是:上乘的工笔画虽极尽深入精微之能,却令观者没有一丝辛苦累赘之感,同时也感觉不到作者带有案牍劳形的制作或堆砌罗列的吃力,细节处理得舒展而轻松,画味十足;反之,一流的写意画则是在元气淋漓的酣畅挥洒中透显出作者机敏的应变力与从容的控制力,使得笔下简洁而不简单,恣肆自在的笔墨和视觉效果的精良相反相成,达到痛快而又沉着的境界。
青年女画家王锦霞的工笔白描,正是具备了寓精微于轻松的品质,使人愿意并乐于观赏和把玩。然而我深知,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大不易。它实质上是从两方面检验作者:一是与生俱来的才情,二是后天修炼的功夫。正如文笔可以提升而文采无从入门一样,对于绘画意味的敏感、捕捉以及呈现的能力同样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禀赋。王锦霞对线形感觉的敏锐以及她浸淫其中的痴迷愉悦是显而易见的,这体现在无论怎样繁复密集的线群,一经她重新梳理组织后,都会因为其聚散露藏的合理到位,疏密虚实的巧妙有致,幻化为一种节奏轻快的视觉之美。注目游弋其中,能领略到作者是以某种举重若轻而又从容不迫的气度在呈纷繁于有序,导物象为意象。正如同聆听一位乐感风格细腻的指挥家,将一组组庞杂乱象的音符演绎成一首首明晰舒缓的轻音乐一般。
尽管我明白画家今天的本领远远不是下足了苦功笨功就能拥有的,但是她的敬业状态和难得的毅力与坚韧着实让人刮目相看,由此可以看出她对艺术植入生命的爱。或许由于我一直以来虽然对女性艺术家的直觉抱有敬意,然而的确相对少见如此耐劳勤苦的异性同行。她耐着寂寞,执着且专注于自己挚爱的那点事并不计成本地拼搏着。
有才情,能苦干,诚然是画家走向艺术高峰的必备前提,但真正让人充满期待并持有信心的,还在于画者的思考。在如今理论素养普遍缺失于画家群体的境况下,王锦霞却能就中国工笔画的历史和现况进行形而上的导流探源,廓清脉络,并以自己独立的眼光去作判断,阐幽发微,认识演进中的可变与不可变,从而触碰到涵咏东方意蕴的审美精神核心。王锦霞将其思考所得形成十余万字的篇幅,或集结成册,或散见于各类学术专刊,相信读了这些文字的人,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王锦霞通过锲而不舍的实践与思考,在她自己构建的世界里越走越深,因而其轮廓和面目也日益分明起来。而认识自己,正是通往艺术堂奥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