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一只蟹 一个村 一座城

    ——南京市高淳区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陈旭霞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0日 04版)

        近日,记者来到南京市高淳区,发现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高淳的发展亮点纷呈:百姓生活愈发富足、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慢城文化大放异彩。

     

        “一只蟹”带出“致富路”

     

        位于高淳区东南部的固城湖,碧波荡漾。“固城烟雨”的胜景更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南宋诗人范成大曾泛舟于此,留下“雨归陇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渗金”的千古绝唱。

     

        固城湖充满文气,也编织着一张水产经济的大网。20世纪90年代,高淳人探索出一条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道路,努力将固城湖螃蟹打造成高淳的独特名片。高淳区委书记霍慧萍告诉记者,以螃蟹生态养殖为主的特种水产业已成为高淳农民受益面最大、产业带动力最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第一大特色富民产业。

     

        青松联社是江苏省首家跨市域的水产类农民专业合作联社。2008年5月,党员邢青松把高淳区分散的螃蟹养殖经营户组织起来,成立水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科学生态的养蟹模式、线上线下同步的电子商务模式,帮助养殖户规范化养殖与销售。在青松联社的带动下,固城湖螃蟹销往全国各地,高淳区10万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一个村”打出“生态牌”

     

        驱车来到高淳区桠溪镇,满眼的果树、茶园,满耳的风声、鸟鸣,不愧拥有“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的美誉。霍慧萍说,近年来,高淳鼓励位置偏僻、开发较晚的村镇在发展中跳出GDP至上的桎梏,在坚守中打好“生态牌”。自明确“生态立镇”以来,桠溪镇不仅关掉了“五小”企业,而且挡住了包括2亿元投资的化工项目等一批工业项目,坚持进行经济林果为主的绿色开发。

     

        “曾经贫穷落后的大山村如今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农户们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高淳区委宣传部部长陈春花告诉记者。

     

        绿色,已然成为这座江南水乡的“城市底色”;生态,则是其孜孜以求的民生福利。

     

        “一座城”诠释“慢文化”

     

        高淳人的生活是一种闲适的“慢”。吴头楚尾的历史文化积淀、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传承,慢城的生态与人文完美融合。

     

        蒋山村头,一座上下两层、砖木结构的古戏楼格外显眼。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村里都会举行庙会,搭台唱戏三天。村民何庚荣告诉记者:“政府引导我们树德,古戏台里唱的都是文化,房前屋后也布满了‘道德漫画’。”

     

        从以富民为本到坚持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再到对“慢”文化的不懈追求,高淳人在发展的道路上,脚步越发铿锵。(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陈旭霞)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