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一场联系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盛会又将在厦门拉开帷幕。全国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的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逐渐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携手推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之一。
创意四射 两岸共赏
在2014年的文博会上,一组“夜·劲厦门”的作品入围了华人时装设计大赛,作品出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李宗翰之手。原来,前年首次来厦参加文博会的李宗翰饱览厦门美丽夜景后,突发奇想地把鹭江道、中山路的夜景照片重新剪接印到了他设计的服装上。
看似松散的沙子,如何变成精美的画作?废弃的轮胎和铁皮,能迎来怎样的华丽变身?天外飞来的陨石,蕴含着哪些神奇的秘密?每年,文博会都大走创意路线。来自两岸的展商进行创意大比拼,颇有点没有“最”创意,只有“更”创意的架势。
政策助力 两岸受益
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对文博会的感情越来越深。来厦参展的第三个年头,他们决定携带百件顶级台湾工艺精品登场。凭借台湾工艺精品的呈现,他们早在前两年就已积累超过4亿元新台币的订单。
为了吸引更多台湾投资者的目光,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福建省将推动闽台文化产业对接,鼓励台商来闽投资文化产业。目前,厦门已将闽台文化产业园建设作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充分展示厦门的文化底蕴与城市形象,加快文创产业发展。
集美大学教授李友华表示,国家对经济特区由赋予“特殊政策”到“特别立法”,目的在于鼓励经济特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厦门处于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发展文化产业有特殊优势。
携手共赢 走向世界
大陆文化产业拥有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台湾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创意、研发、营销、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非常大。
2014年文博会上,仅4天时间,产业投资签约项目达140个,总签约额近388亿元。法蓝瓷总裁、亚太文化创意协会理事长陈立恒说,两岸的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处于“文化折扣”,所占的市场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几”,未能充分发挥潜力,两岸需要对接携手,共同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马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