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中国高铁“标准”诞生在他们手中

    ——记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团队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浮琪琪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08版)

        6月26日,一列崭新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从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列调厂房中缓缓驶出。历经两年700多个日夜,她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驶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接受试验。

        这一刻,研发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沉默不语,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坎坷又涌上心头。

        2013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要求,中国标准动车组要综合国内各型动车组的优点,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这意味着国内两大主机厂——长客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将首次组建“联合舰队”。“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融合。”长客铁路客车开发部副部长、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技术经理沙淼说,

        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也是实现两列车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3000多项信息接口,我们需要一一确认什么时候传递信息、怎么用、什么时候反馈等等,涉及很多时序问题,差一点儿都不行。”网络控制系统负责人康成伟说。这只是统型工作的冰山一角。9个系统成立了专业组,平均每个专业组每周都要开一次推进会。

        为了节省时间,设计师们常常扛着架子亲自跑到工厂去加工。制作试件的工厂也给长客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一天24小时都有工艺和制造人员在车间配合工作。转向架是关乎行车安全的核心技术,“仅设计图纸,我们就画了20多个版本。”转向架设计主管范军严肃地说。

        长客人对标准动车组的追求趋近完美。这是企业六十年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是对“高铁精神”的生动诠释。

        今年6月26日,整备一新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送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160公里以下的动车组各系统型式试验,下一步将被送往大西线进行正线试验。十年磨一剑,中国高铁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中国高铁人将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创造更多“中国制造”的传奇。

        (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浮琪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