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

    节庆消费看“升级”

    作者:本报记者 陈恒 刘坤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8日 08版)

        今年中秋、国庆节日市场繁荣、消费旺盛、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凸显了商品消费求改善、服务消费趋流行、文化消费渐“走心”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的潜力和消费升级的趋势。

     

    更高级:商品消费求“改善”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8%,增幅为年初以来最高水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日前的商务部发布会上表示。

     

        中秋、国庆双节,各种促销活动大放异彩。其中,京东商城推出“中秋佳节齐团圆”“家电躺购节”等活动;天猫商城推出“国庆尖货,如约放价”“国庆家电超级GOU”等促销活动;苏宁易购推出“8天8夜大放价省不停”“国庆价到”等促销活动。

     

        在众电商以及各大企业强势推出促销活动的刺激下,国内商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升温。家庭消费升级类产品消费旺盛,家电、家具、汽车等商品全面热销,尤其是节能智能家居产品更是销售火爆。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中,一级能耗冰箱、一级能耗空调销售量普遍增长,新能源汽车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更新换代依然是家电消费市场最主要的推动力。”

     

        另外,个人消费升级类商品也增长较快。随着新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个人消费新型热点层出不穷。新消费群体追求时尚、品牌与品质,更新换代很快。金银珠宝、4G手机等各类数码产品的热销便是很好的证明。

     

    更方便:服务消费趋“流行”

     

        在商品消费升级改善的同时,服务消费也渐趋流行。例如美团网、糯米网等团购网站,百度外卖、必胜宅急送等,以及可实现在家购买超市商品并享受30分钟送货上门服务的“19e送到家”等社区服务APP,都深受欢迎,而优质的服务是它们深受欢迎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在此背景之下,受线上模式冲击的实体店不断调整重组、转型升级,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丰富消费和服务体验,力求在服务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对此,赵萍认为,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对于实体消费需求增速将会放缓,对于服务类消费需求将会增多。因此,加速消费结构的升级,合理引导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出台,鼓励大型实体店不断丰富消费体验,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

     

        从节日市场来看,为了适应消费者服务消费的需要,无论是传统大型实体店,还是电商巨头,都在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苏宁与阿里巴巴联手,整合线上线下人财物力资源,推动“天猫北上”,为中秋国庆的大促销充分蓄力;京东商城在各大高校设立“京东派”,提供“多、快、好、省”的购物体验以及实习、就业、创业等机会,也为各品牌商家提供优质校园品牌推广渠道,在线上线下融合进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更丰富:文化消费渐“走心”

     

        据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8月份文化类、体育娱乐类商品分别增长14.5%和11.4%,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8.2和6.1个百分点。

     

        过节期间的文化消费在近年已日渐成为一大特色。今年中秋、国庆也不例外,节日文化消费活动丰富多彩,看电影、读书作画、欣赏民族歌舞剧、观光旅游以及其他多项文体娱乐活动等深受大众喜爱。

     

        近日,《鬼吹灯之九层妖塔》《港囧》《第三种爱情》等多部电影开始引爆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消费市场,截至9月29日17时,《港囧》上映5天,累计票房收入已突破8亿元,《第三种爱情》累计票房收入也达到0.58亿元左右,电影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费品。

     

        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而是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文化消费活动,并以此来陶冶性情,提升自己的精神文明修养。文化消费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趣味性,也日渐“走心”。

     

        (本报记者 陈恒 刘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