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历史永远铭记》:抗战作品的新视角

    作者:韩业庭 牛梦笛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30日 11版)
    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研讨会现场。资料图片
    《历史永远铭记》剧照
    《历史永远铭记》剧照
    《历史永远铭记》剧照
    本版图片除另有标注外均为《历史永远铭记》剧照。CFP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舍弃优越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自愿加入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在硝烟与战火中,他们与中国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抵御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谱写了一曲人道主义和国际英雄主义的壮歌。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际主义战士的善行义举往往不为中国普通百姓知晓。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能不去重温这些国际主义战士的善行义举。美国医生马海德就是这样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作为一个外国人,马海德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投入到麻风病的防治中,救助了数百万名中国麻风病患者。他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马海德的一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缩影。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讲述马海德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的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目前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的传奇经历,更第一次从外国人的视角写抗战,为抗日战争影视剧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题材。为总结该剧的创作得失并为同类题材影视剧创作积累经验,日前,光明日报联合中美集团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联合举办了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专家研讨会,现择要摘发与会专家的评价,以飨读者。

     

        在战争戏中融入了国际主义、人道主义、英雄主义、浪漫情感等内容,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跳出了简单再现战事本身的战争题材文艺作品的传统创作思路,将目光转向战争中的人,写战争中的人生故事,写战争中的人性,写战事之外的战火红尘,将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马海德是一位美国医学博士,1936年夏天,经宋庆龄介绍,马海德到陕西苏区进行医疗考察并最终留在延安参加抗日战争,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救助。作为一个外国人,马海德有三个“中国梦”:第一个是娶中国女子苏菲为妻;第二个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三个是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一名完全的中国人。经过14年的艰苦奋斗,马海德终于实现了他的“中国梦”,并且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作为抗战题材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下推出恰逢其时,是对抗日战争的纪念,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这部电视剧,第一次从外国医生的角度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同时,观众看到了在胜利歌声背后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身影,看到了残酷战争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抗战记忆。

     

        抗日战争是影视剧创作的重要题材,今年播出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点电视剧就有10部。随着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化,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表达视角也更加多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评价说,《历史永远铭记》这部电视剧不仅配合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舆论氛围,还在艺术上做出了可贵的探讨,剧中有国际主义精神、有人道主义内涵、有革命情感等内容,让战争题材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深化。这部电视剧不仅有传统抗战影视剧中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更加入了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该剧从一名美国医生的角度描述中国的抗日战争,填补了以往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空白。

     

        传统的抗战影视剧多侧重于写战事本身,而《历史永远铭记》却侧重写战争中医生对人的救助,写战火中的红尘,写硝烟中的炊烟。在这部电视剧中,战争成了背景,人物、人生、人心、人性才是剧作的主角。战争是要杀人的,而医生却是救人生命的天使。把一个医生救人的故事置于一个战争的场景中,让故事充满了张力,让人性受到了审视,最终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战争所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问题。战争题材影视剧只有直视战争中人的问题,才能让创作具有现实意义。不管是《毕业歌》,还是《伪装者》,抑或是《卧底》《铁在烧》,这些优秀的抗战题材影视剧作品,无不以战争为背景,直视人在战争中的苦难,聚焦人在战争中的觉醒。在李京盛看来,《历史永远铭记》这类关注战争中的人的影视剧,为战争题材文艺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把人们对战事的关注引向了对人性和精神的关注,如果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一定能够扭转现在为人诟病的“雷剧”“神剧”风行的创作趋向。

     

        抗日战争是文艺创作的富矿,也是一段丰富复杂的历史。抗日战争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那段历史,《历史永远铭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将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李京盛认为,当下的电视剧工作者应当借此机会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创作心态、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

     

        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还展现了跨国恋情在战火中的成长。用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医生的视角来诠释这段历史,曲折的故事蕴藏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哲学内涵和审美内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历史永远铭记》这部电视剧把有意义的事情拍得很有意思,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中国军民不屈的精神,还展现了跨国恋情在战火中的成长。用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医生的视角来诠释这段历史,曲折的故事蕴藏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哲学内涵和审美内涵。

     

        在仲呈祥看来,《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黄河在咆哮》等抗战题材影视剧,正面描写14年艰苦抗战,展现了抗战中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历史永远铭记》却侧面迂回,从一个外国医生的视角切入,通过医护人员在战争中的救死扶伤的故事同样再现了14年抗战的全过程。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艺术再创作,该剧丰富了历史的细节,打开了抗战影视剧的创作视野,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更触碰到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刻主题——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站在正义的一面,站在人民的一面,站在和平的一面,就会必胜。

     

        《历史永远铭记》给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先打动自己。因此只有写自己有着长期情感积累的题材,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该剧导演万盛华为拍摄这部电视剧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在灵魂上三次“偶遇”马海德,一次次被马海德的精神所感动。该剧主创走进了马海德的历史,走进了马海德的内心,最后用纪念学习马海德的那种真诚去塑造马海德这个人物形象,才创作出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仲呈祥说,《历史永远铭记》再次揭示了文艺创作中的一个老问题:历史和现实才是创作的源泉。当下的很多影视剧创作,不是把历史和现实当成“源”,而是把类型、模式等当作“源”。当编剧们离开历史、离开生活,完全按照各种既有的类型和模式去凭空编织各种故事,过度追求感官刺激,颠倒了源与流的关系,就会冲淡作品的精神美感和思想内涵。在《历史永远铭记》中,该剧主创依据马海德的妻子苏菲的回忆录,进行集体创作,把有意义的东西审美化、意识化,从而变得有意思。其中有很多细节,丰富了马海德的人物形象,增强了该剧的吸引力。比如,周恩来给马海德起了“马海德”这个中文名字,这个细节让观众过目不忘,一下子明白马海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还有一处细节,马海德在上海火车站对苏菲一见钟情,多年后在延安再次相见,当得知苏菲还没有结婚时,马海德高兴得像个孩子。这些细节展现的人之常情,让观众明白哪怕是伟大的人物也具有普通人的正常情感。这样的细节处理,一下子让马海德的人物形象生动起来。

     

        关于《历史永远铭记》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问题,各界多有争议。仲呈祥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观赏性的问题,不能陷入对观赏性的片面认识和盲目追求。观赏性是观众的接受效应,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而迁的一种变量。不同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观赏效应是不同的;不同时代背景和语境下观赏同一部作品的观赏效应也是不同的;在同一时代但在不同的环境下观赏同一部作品,观赏效应亦是不同的。因此观赏性这一概念,虽然与创作美学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决定于观赏者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与作品发生关系时的时空条件的一种综合效应。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宋燕说,马海德医生先后参加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他的经历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缩影,也是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缩影。今天我们用影视剧的形式再现马海德的人生传奇,不仅仅是回顾历史,而是要让我们的后辈懂得,革命先烈包括国际友人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宋燕指出,医疗领域是文艺创作的宝库,有大量题材可以写。可是当下的医疗题材影视剧要么过于关注医患矛盾,要么打着医疗剧的幌子而注入大量的娱乐元素,这些都不是正常的医疗剧创作态度。《历史永远铭记》这部电视剧虽然表现的是70多年前的一名外国医生的故事,但也为当下的医疗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现代医疗剧也应像《历史永远铭记》一样,更多地关注医务工作者的大爱仁心,更多地传播正能量,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细节的展现对于整部电视剧来说,恰当且到位,既保证了叙事结构的流畅,又不让英雄人物失去真实感。在宏大叙事中对细节的捕捉,让观众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深度,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看来,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是在全媒体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一部全新的文艺作品。这不仅是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历史剧,塑造了马海德等人物形象,而且还表达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永远铭记》主要讲述了美国医生马海德的人生故事,并塑造了马海德身边的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以苏菲为代表的从上海到延安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他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让观众感受到了可爱且可敬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马海德医生身边的小战士、炊事班长等,这样一批人物形象共同构筑了鲜活的人物群像世界,并且吸引着观众走进这个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这部戏的一个特点。在宏大叙事中对细节的捕捉,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人性的深度,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比如,在一场戏中,马海德的妻子苏菲给马海德做饭的情景设计得非常到位,不仅让这部戏有看点,同时也让这部电视剧充满了人情味。

     

        细节对于人物塑造和故事的发展尤为重要,不然会给人一种感觉:马海德是凭空出现的一个英雄。为什么马海德能有如此高的志向和人生追求?实际上跟他早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剧中,马海德早年在上海火车站偶遇苏菲并深深爱上了这个中国女孩儿。多年后,他们在延安再次相遇。当年在马海德心中埋下的爱的种子由此发芽成长并演绎了战火中的浪漫爱情故事。总之,细节的恰当补充,让马海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并从精神层面展现出一个鲜活的马海德。细节的展现对于整部电视剧来说,恰当且到位,既保障了叙事结构的流畅,又不让英雄人物失去真实感。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说,《历史永远铭记》通过马海德这个形象描绘了一幅中国革命史画卷,塑造了一个光辉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历史永远铭记》对当下中国电视剧讲好中国故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马海德这个形象是独特的,在前后长达16年的故事中,马海德作为中国革命史的旁观者、同情者、支持者,最后成了责任的担当者。马海德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经历了从隔阂到融合的过程,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成为中国公民的渴望,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内心世界。马海德既观照历史也关怀现实,作为大夫,他不以患者身份高低贵贱为优先考虑,而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来救死扶伤。故事中的马海德无疑值得当代的医护人员学习。

     

        在这部电视剧中,围绕主角而设置的一批配角,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些配角人物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以前作品中少见的延安生活风貌与场景。该剧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历史永远铭记》是以马海德这个形象来书写对中国革命的认同,这种表现手法非常成功。如何让80后、90后这些没有抗战历史体验的新生代们,去认识当年的中国,认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历史永远铭记》导演万盛华回忆说,2000年,拍摄电视剧《号角》时,他曾到延安采访,看过一本小册子,里面记录了马海德的故事。当时,他认为这是个电视剧的题材,是全新的抗战题材。自接受了这部剧的导演工作后,看着一本本厚厚的资料,他就一直思考着一连串的问题:对于这次创作,我们怎样才能向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表现好风起云涌、热情似火的那个时代?我们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来讲好马海德和苏菲如此美好的爱情和励志故事?

     

        《历史永远铭记》出品人、制片人魏瑞敏说,马海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无私奉献地爱着每个人,他的爱是大爱、真爱。乐观向上、快乐幽默是他的特质,也正是这样吸引了苏菲,感动了周围很多人。无数革命青年始终在满怀热情地奋斗着、追求着、奉献着。他们青春无悔、奉献无悔、奋斗无悔、牺牲无悔。那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历史车轮的向前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今天,梦的内容似乎淡漠了,但梦的感觉依然迷人。该剧的导演和编剧就是在这样的激动和震撼中对这个题材进行了纵深挖掘,进行了一次历史的追溯、一次历史的重温、一次历史的参与者和今天的表现者们的对话。

     

        正是感动于马海德精神,中美集团才主动参与制作这部电视连续剧。作为医疗界的代表,中美集团总裁郭华伟表示,该剧主人公马海德身上的医术仁心和敢于同疾病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值得所有医护人员学习。中美集团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之所以参与拍摄制作《历史永远铭记》这部电视剧,就是希望传承、弘扬马海德精神,让马海德精神在中美集团数千名医护工作者中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