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

    国际观察

    期待中美关系的新进展

    作者:朱锋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8日 12版)

        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启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这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历史性事件。这不仅是继2013年6月加利福尼亚庄园会谈、2014年11月北京瀛台夜话之后,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之间又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晤,同时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中美两国合作加深、竞争加剧的当前背景下,习主席此次访问将会吸引全球目光。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中国最高领导人都曾对美国进行过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进行的国事访问又有着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意义。

     

        首先,尽管美国依然保持了对华经济、科技、社会、人才密度等方面的全面领先地位和战略优势,但中美之间的力量差距确实是在缩小,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2014年,美国和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日本虽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随着日元贬值的加剧,日本今天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5.5万亿美元。中国快速上升的势头,既让美国感觉到“中国机遇”,同时也让美国担心中国在综合实力上作为其“同等级别的竞争者”的现实会提前到来。

     

        其次,中国国际行为、国内政策与美国战略利益的关联度明显上升,中国政策选择的“北京路线”也在同时增强。在部分美国人眼中,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难以打交道”的对手。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美国拒绝参加,表面上是怀疑亚投行的内部运营规则,但背后忧虑的是中国在国际金融体制上的话语权。

     

        同时,中美之间发生潜在冲突的“问题点”也在增加,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竞争正在“浮出水面”。20世纪90年代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中美发生潜在军事冲突的诱因集中于台海问题。今天,包括东海、南海、台海等区域热点在内的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中美对抗。自冷战结束以来,管控中美战略性争议的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和迫切。

     

        中美战略关系的基本走势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两国都应“敲响警钟”的时刻。美国的“中国焦虑”所引发的中国政策辩论如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引导,在2016年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年的国内政治因素影响之下,有可能变得更加情绪化和具有攻击性。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得中美关系出现两国政府和人民都不希望看到的消极变化。

     

        然而,断言中美关系已经走到了“悬崖边”,或者历史性的“分界点”未免危言耸听。不管中美两国有着什么样的分歧、争议和潜在的冲突,但彼此的战略意图都没有伤害两国关系的政治意愿。作为今天全球政治中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必须守好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筑牢相互尊重的基础,走向合作共赢的未来。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稳定和发展两国关系历来具有高度的战略决心。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留学对象国。中美合作事关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也事关中国是否能够继续集中精力办好国内建设和改革事业。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摩擦和争议,习近平主席8月24日在北京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时说得很明确,“中方愿意建设性管控中美争议”。

     

        夯实两国战略互信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基础,也一直是中国政府不断做出的重大努力。中美人文交流的增强也在为促进两国社会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作出积极贡献。近日中美双方就网络安全等双方关注的主要问题举行对话,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性成果。推进两军军事交流、避免海空意外碰撞、落实2014年两国首脑签署的“两个备忘录”原则的对话进程,也在不断向前迈进。

     

        对于中美关系,必须客观、全面和准确地认识,不能放大两国争议和竞争的一面。中美携手合作,才能惠及两国,造福世界,反之,中美摩擦交恶,则将伤及双方,影响全球。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关系的历史性时刻出访美国,带去的不仅是中国珍视和重视发展中美关系的友好声音,同时也将向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管控中美争议、处理关系难题,扩大中美合作的信心、勇气和智慧。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