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没有硝烟 仍有忠骨

    ——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许佳佳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3日 04版)

        他们本是江苏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却背井离乡,远赴千里之外援建伊犁;他们本是伊犁的远方来客,却深扎基层一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他们是第八批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的江苏人。从1997年第一批江苏援疆队伍走进新疆,到如今的第八批,18年过去了,他们为伊犁培养了无数学生、老师、医生等人才。因为他们,伊犁基础设施愈发完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忠贞和博爱书写着无私奉献、爱国团结的新时期援疆精神。

        无私奉献

        ——国家使命就是个人选择

        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总被冠以“贫困、蛮荒之地”的帽子,让人不敢靠近。然而江苏援疆队伍,却如回家的候鸟,气流、天敌、折羽而亡,都无法阻断他们扎根于此的决心。

        2013年8月,泰州兴化市原副市长沙顺喜整装待发,将出任伊犁市昭苏县委副书记。临行前,93岁老父亲连问他三个问题:“是家庭生活条件不好?是工作不顺心?我年纪那么大,还能撑到你回来吗?”父亲说的每个字,刺痛着沙顺喜的心。

        身居要职却决定援疆,沙顺喜的选择让很多人无法理解。面对质疑,沙顺喜用行动代替了辩驳。

        昭苏县是天马之乡,在沙顺喜眼中,壮大昭苏县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宝。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沙顺喜决定定期举办国际天马文化节。为让天马节一举成功,沙顺喜主动担任各项筹备工作的总指挥,从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从文艺演出再到保证游客的食品安全,事无巨细。采访中,沙顺喜的同事告诉记者,来到昭苏县不到两年时间,沙顺喜头发白了近一半。

        像沙顺喜这样的援疆人不在少数。十八年来,只要援疆号角响起,就有一群群江苏人坚定地投身到西部建设中。江苏对口支援伊犁州的援疆队伍,也从最初的一批几十人,发展为第八批的816人。

        “一个忠诚的党员,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正直的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定会毫不顾惜地燃烧自己。”沙顺喜说,援疆工作是国家使命,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

        艰苦奋斗

        ——是人生价值所在

        伊犁奎屯是一座建在戈壁滩上的城市,这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左右。

        四月的奎屯春寒料峭,原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伊犁州奎屯医院副院长邵永,不畏严寒前往奎屯开干齐乡医院进行技术指导。那里条件异常简陋,连基本的诊疗设备都没有,四名职工既当护士又是医生。为让这些基础薄弱,没有经过正规外科技能培训的医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术,邵永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解。

        “外科手术,生死就在分秒之间。”邵永说,外科医生练缝合、练打结,必须争分夺秒,练到“手热”、练出“手感”。刚开始,这里的医生一分钟只能打20个结。邵永觉得他们的动作不够麻利,便每天睡前都要督促他们再练习一遍。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他们动作越来越麻利,如今每分钟能打100多个结,医护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汗水湿透衣背,就诊不分早晚。”这是黄永生给新源县人民医院病人留下的印象。2013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黄永生刚到伊犁新源,一位罹患心功能衰竭的病人找到他,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黄永生通过仔细地检查、多科会诊,连夜敲定手术方案,为患者切除一个9斤重的肿瘤。在无数个日夜里,黄永生带领医疗小分队到和丰、布尔津县、哈巴河县等地进行巡回医疗,接到求助电话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救助病人是援疆医生矢志不渝的使命。抓技术、带队伍、帮管理,他们把医疗援疆拓展到更深层次,为伊犁人民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爱国团结

        ——多民族一家亲

        是一种情结,也是心灵的呼唤,当新一轮援疆序幕拉开的那一刻,当时已55岁的江苏省南通中学教师姚明心中的那根弦再次绷紧:“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圆梦的机会,我要去援疆。”

        姚明的援疆学校是伊宁县第二中学。作为一名特级语文教师,教学“老手”,他深知了解伊宁教育现状和执教班学生情况的重要性。在承担高三年级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坚持深入课堂听二中教师的课。一年内,他听课达30多节。为融入任教班级,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接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记住了班里50多名学生的名字,维吾尔族女孩里他能分清哪个是阿迪兰木、哪个是阿然兰木,汉族同学中他能辨出哪个是何玲、哪个又是何萍……

        在江苏的援疆教师中,姚明是年龄最长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忍受着小腿肿胀、肠胃不适的痛楚,忍受着老伴右手臂骨折自己不能亲临照顾的愧疚,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他说,一想到讲台下那些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自己的事情就都算不上什么了。

        这种以真心换真情的故事,在伊犁群众与援疆干部之间比比皆是。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在新疆,江苏援疆队伍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而他们也成了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许佳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