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1日 星期五

    不为一己求安乐 愿作别人嫁衣裳

    ——话剧《钱宝钧》书写为人为学为师之道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1日 09版)

        “今日孜孜勤研习,他年翼翼成栋梁。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原创话剧《钱宝钧》传达的为人为学为师之道,让上海今年的教师节更具韵味。

     

        作为上海高校“大师剧”重点建设项目,东华大学原创话剧《钱宝钧》以东华大学老校长、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教育家钱宝钧为原型,历经一年多的剧本创作和话剧编排,9月8日公演即得到观众好评。

     

    传承:新东华人演绎老东华人

     

        今天的中国,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各式服装,但你可曾想到60多年前的国人,还在为缺衣少布发愁?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化纤大国,不仅解决了10多亿人的穿衣问题,更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作出重大贡献。而这一切成就的源头,永远矗立着一个人,他就是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钱宝钧。

     

        话剧《钱宝钧》紧扣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时代背景,选取了钱宝钧留学英国时因抗战爆发毅然回国;参与筹建华东纺织工学院;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新中国百姓穿衣问题;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与学生成长;捐献毕生积蓄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基金等历史事件。

     

        从表现形式上,《钱宝钧》通过一位年轻编剧和主人公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主人公在非写实的形式中回忆、畅想……艺术展现了钱宝钧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演出阵容上,演员基本来自上海高校,主要角色由东华大学表演系师生担纲,新东华人演绎老东华人的故事,无疑是对大师精神最贴近、最鲜活的传承。

     

        剧本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创作中心主任陆军教授说,《钱宝钧》这部戏的题材无疑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关于一位科学家、教育家的戏,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的戏,鲜活的故事最能直击受众内心。

     

    感悟:后生续走前辈之路

     

        “‘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钱老的这种精神影响了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几代人!”2015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钱宝钧曾经的同事、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看完话剧深深感慨:无论何种先进纤维,只要国家发展有需要,老百姓生活有需求,我们材料人就会孜孜以求、奋发图强。对学生,我们会像钱老一样爱生如子,培养“理工结合、中西合璧、全面发展”的国家及行业栋梁。

     

        “感觉先生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从彩排到正式演出,每看一次话剧,钱宝钧的学生、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依民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位担任低年级本科生班主任近10年的“博导班主任”,花费大量心血指导大学新生规划学习、科研和人生,他说:“这台话剧是对钱先生的缅怀,更是对我们教师的鞭策!”

     

        东华大学表演系青年教师姚积汶告诉记者,在扮演中年钱宝钧的过程中逐渐读懂了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那份矢志报国、深入科研、无私育人的精神,更找到了作为教师的标杆。《钱宝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王濮这样说:“如果让青年朋友们每次观看这部戏都能产生强烈共鸣,都能想一想我的未来该怎样做,怎样做才算不虚度此生,那这部剧就算成功了。”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