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

    “把最好的形象和姿态展示给全世界”

    —“9·3大阅兵”受阅方队官兵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2日 11版)
    ①两栖突击车方队 周启青摄
    ②预警机中队 田丰大摄
    ③两栖突击车方队 周启青摄
    ④升旗仪式护卫方队 牛成浩摄
    ⑤海上巡逻机梯队 李明新摄
    ⑥两栖突击车方队 周启青摄

        “大阅者何?阅兵车也”(《榖梁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9·3大阅兵”万余人参与。受阅方队经过天安门,无疑是一幅震撼人心的威武画面。在每一个受阅方队官兵的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必须顶上去”

     

        轮式装甲突击车方队领队、54集团军副政委刘法峰少将从进驻阅兵村那天起,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以标准军姿站着看新闻。

     

        对于像刘法峰这样年过半百的将军们来说,参加受阅方队是个新考验。50多名带队受阅的中将、少将,平均年龄53岁,最大年龄58岁。挑战虽大精神不减,陆军第65集团军军长张海青将此次受阅视为一生荣耀,当阅兵指挥部决定启用将军领队,张海青第一时间报名。他说:“作为军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责任也是荣耀。”

     

        军姿站立是受阅方队的基本功,年轻战士可以站立4小时纹丝不动,可年龄偏大的将军,每多站立一分钟,颈椎、腰椎、腿、膝盖等关节都承受着疼痛。为赶上年轻人的步伐,刘法峰将军先从控制体型开始,高强度训练加上控制饮食,他两个月内体重减了几公斤。站军姿是硬考验,战士们站多久,刘法峰就站多久,他还时常给大家鼓劲:“通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形象,展示的是我们守卫和平的信念和信心,一定要把最好的形象和姿态展示给全世界。”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的领队、31集团军副军长洪江强少将已是第二次参加阅兵。1984年参加国庆阅兵时他还是一名军校学员,跨越31年,洪江强已成长为31集团军副军长。当他再次接到参加受阅方队的通知时,就像31年前一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在我的军旅生涯里还能再一次参加首都阅兵,一定不辱使命,比31年前完成得更加完美”。

     

        女兵历来为阅兵增添风采,本次阅兵中,女将军也加入到受阅方队中来。白求恩医疗方队领队、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田鸥成为此次阅兵中的唯一带队女将军。“要干,就干最好!”言出必行是田鸥的一贯作风。她发现自己敬礼时常不自觉弯手腕,就主动让教练找来铁丝和板子把手腕夹住进行训练。

     

        “军人,在需要你的时候,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必须顶上去。”田鸥的行动和话语中,尽显女将风范。

     

    耳朵就像装了一个水龙头

     

        某型突击车的驾驶舱里,戴着工作帽的驾驶员明金山感到自己耳罩里的水已经满了,这意味着耳朵被泡在汗水里,至少已经2个小时。

     

        “那种感觉一言难尽。”训练完毕,明金山一边倒着帽子里的汗水一边说着:“这是阅兵训练场上的常态,喝不完的水,流不尽的汗。”后来,官兵们想出解决办法:把饮料吸管剪下一截,塞在工作帽的棉垫下导汗。于是,训练场上多了一道“风景”——每个人的耳朵就像装了一个水龙头,滴答地流着汗水。

     

        有人做过统计,酷热的天气下,受阅方队官兵每天要喝7.5公斤水,流5公斤汗,正是这汗水浇铸出坚挺不倒的“铁腰杆”。

     

        轮式装甲突击车方队排长有个响亮的名字——李云龙。刚进驻阅兵村,为了纠正自己的“罗圈腿”,他在衣服口袋里揣条背包绳,站军姿时,就用背包绳绕膝盖两圈,把膝盖捆得死死的,两周后,李云龙两腿站立严丝合缝。一次训练站军姿时,空中蚊虫不断冲撞着大家的脸庞。一只甲壳虫突然被汗液黏在嘴角,奇痒无比。但此时只要稍微一动,队形就要被破坏。李云龙于是嘴唇微张,一口把甲壳虫吞了下去。“那味道终生难忘!”李云龙说。

     

        训练中遇到的挑战,远不止汗水和昆虫。一次午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冰雹。站在队伍前面的李云龙纹丝不动,他说:“我要动一下,兵心就散了。”冰雹很快过去,直到50分钟后,站足预定的4小时,大家才放松下来。看到战士们脸上汗水混合着雨水顺着脸颊流淌,李云龙挪动着麻木的双脚,一边用衣袖给战士擦拭脸庞,一边说:“好样的,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军人的姿态。”

     

    “确保零失误,做到万无一失”

     

        走在路上,当看到一颗两毫米的螺丝时,很多人都不会放在心上。可某型突击车方队总教练赵治平,却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和这颗螺丝较了两个小时的劲。

     

        发现水泥地板上的这颗螺丝后,赵治平找来一个维修底盘用的躺车,钻进车底,逐个车辆排查。38摄氏度的高温,很快让赵治平的身上像“水洗”一样。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在一辆战车的减震器上发现少了一颗螺丝。“那颗螺丝实际上无关紧要,可战车开上训练场,必须确保零失误,做到万无一失。”赵治平说。像赵治平一样,阅兵村担负修理任务的修理工们始终追求极致——任何时候都要确保战车问题归零。

     

        升旗仪式护卫方队的王丙乾,可谓明星人物,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时,在电视直播中,他那5秒钟潇洒威武的拔刀、举刀特写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被誉为“天下第一刀”。今年,他又主动请缨,再次担任带队指挥员。

     

        带队指挥员这一套指挥刀动作有严格标准——握刀,握把要迅速准确;抽刀,要带出响声,刀花成弧线;举刀,刀身要正,手腕要稳,行进间保持不动。要握着7斤重的刀在正步行进中完成抽刀、立刀、举刀、收刀一气呵成并不容易。为确保万无一失,王丙乾每天都要练上千次。每次训练前,他都要把整个升旗仪式的流程过一遍,确保零失误。

     

        装备部队中驾驶第一辆坦克驶过天安门的驾驶员是来自38军的装甲技师丁辉,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阅兵,2009年国庆阅兵,他就作为坦克箭行方队头车驾驶员,引领整个方队以“零误差”的出色表现通过天安门。今年9月4日,他将迎来自己的40岁生日。他说:“再次经过天安门,是我最大的荣誉,也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一定尽全力确保‘零误差’。”

     

    “那是你刻在脸上的荣光印记”

     

        从训练场归来,夕阳刚好落在山顶。中士白照阳抓紧时间卸下防弹服,此时防弹服还在滴着水,那是纤维吸收的汗。

     

        几分钟后,值班员哨音响起:“集合洗澡。”只要时间允许,白照阳每天晚上的流程基本不变,洗澡、洗衣服、晾衣服,然后给女友打电话。白照阳和远方女友正处于热恋阶段,他黝黑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爱情的滋润,让白照阳觉察不出脚底的疼痛。近期他的脚底上长了个泡,但他对谁都没有讲。“每天用剪刀把老茧割一割,不会影响训练的。”白照阳怕一旦停下,会跟不上战友们的训练进度。他向女友承诺过:“一定以最好的形象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那时候荣光也有你的一半。”

     

        坦克驾驶员贺国光近来正因为自己的“阅兵脸”发愁。就像是工厂流水线里生产出来的一样,所有受阅方队官兵的脸都差不多,军帽遮住的部分白得耀眼,未遮住的部分黑得耀眼,帽带勒出来的“Y”字印把整个脸庞划分成3块。阅兵结束后,贺国光和相恋6年的未婚妻相约举办婚礼。“这样的脸怎么在婚礼上露啊。”贺国光心里一阵焦急。婚礼原本是要在今年的五月一日举办的,可当他接到要参加阅兵的命令时,贺国光和未婚妻一商量,决定推迟婚礼。

     

        周末,在电话中,贺国光和未婚妻讨论起他的“阅兵脸”,未婚妻先是一阵笑声,接着一句话让贺国光心潮澎湃:“你这样的脸庞出现在婚礼上,只会为我们的婚礼增辉,那是你刻在脸上的荣光印记啊。”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李连军对本文亦有贡献)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