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嘹亮的抗战歌声

    王二小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背后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0日 07版)

        《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1942年的爱国歌曲,热情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13岁的少年王二小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将日寇引入八路军伏击圈,而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旋律优美的儿歌,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王二小的故事先后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几乎家喻户晓。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事音乐史研究的胡小满教授向记者介绍,《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清新的旋律中又略带些悲凉的情感色彩,寄托人民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王二小究竟是一个艺术形象,还是真有其人?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争抢“王二小故乡”名分的现象,如“涞源说”和“平山说”,两地也都为自己的英雄“王二小”建立了纪念碑、烈士墓等纪念场所。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涞源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平山则把“王二小”的旧居、牛棚都较好地保存下来。这让很多人产生疑问:究竟哪个是真的?

        作者的说法最权威。《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方冰,安徽淮南人,原名张世方,到延安后改笔名为方冰,代表作有《战斗的乡村》《大海的心》等诗集。曲作者李劫夫,吉林农安人,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代表作有《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等歌曲。

        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创作情况,据方冰生前在《新文化史料》撰文回忆,两人由延安调往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彼此都感叹不止,于是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们,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几天以后冀中军区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公演了这首歌。《晋察冀日报》知道了,很快就发表了这首歌,歌曲便流传开来。”

        王二小是否真有其人?方冰曾特别指出,自己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而是有不少叫“二小”的,至于何以姓“王”,那只是随便选的,只因王姓比较普通、多见。1995年庆祝抗战胜利50周年时,听说某县筹划给“王二小”立碑,方冰明确表示反对:“‘王二小’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不一样,他是我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没有一个指定的人,我不主张立碑!”

        艺术来源于生活,王二小虽然是复合人物、综合艺术形象,但肯定有其生活的原型。这在“王二小故乡”之争现象中也能得到证实。涞源有真名王朴的“王二小”,平山的“王二小”实名阎富华。很难说清楚,他们哪个是真实的“王二小”。可以说,他们都是,又都不是。他们都像王二小,但具体细节又有所不同。或许,正如方冰所说,王二小这个艺术形象,“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岚曾对王二小形象的传播过程进行过认真地梳理考证,她说:“当年晋察冀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身影,涌现出一批王二小式少年英雄,一首童谣背后,融合了许多真实的英雄事迹。正是有千千万万个王二小的觉醒和抗争,才在民族危亡之际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