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盲目自信、过分自卑都不可取”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6日 05版)

        中国“支教”教师与英国学生的“遭遇战”,究竟该如何看待?由此引发的中外教育差异的震荡,又该如何理性面对?对此,记者专访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

     

        记者:此前,诸多媒体用“中国老师骂哭英国学生”概括整个事件,你怎么看?

     

        王烽:关于中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争论与碰撞,由来已久,绝非新鲜事。而这次不同的是,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景,一场实验将中英两国的教育差异呈现了出来,也引发了比以往更激烈的议论。

     

        事实上,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次的教学实验或许并非媒体所描述的那样夸张。当然,由于文化、管理体制、教育理念的差异,这些身处“中国实验班”的英国学生,的确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明显的不适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诸如化妆、聊天这些看似“抵触”,甚至是“挑衅”中国老师的举动,其实同样不被英国课堂所接受。你也不能说这些举动就是不尊重老师,可能在他们心中有怀疑、有试探甚至抵触,这只是一种方式。

     

        记者:中外文化及教育差异客观存在,如何正确对待?

     

        王烽:仅仅一场教学试验,并不能真切体现中外教育的差异。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从这场争论中看出一些潜在的问题。

     

        从一直以来的调研结果看,在应试方面,我国的中小学生要优于外国同龄学生,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也曾经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做中国的高考试题,被难倒了,在中国他们是考不上大学的。但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科学创新能力欠缺,后劲不足,也是我国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人修养、理想信念、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等,都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

     

        在我看来,仅就孰优孰劣吵来吵去毫无意义,盲目自信和过分自卑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应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到,在东西方文化背景、教育模式差异确实存在的现实下,如何找到有利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平衡点”,取长补短,磨合、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到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带来的可喜进展,反思这些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文化和制度冲突,以及问题解决的路径和经验;同时更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多数学校、多数课堂仍然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将教学的中心向学生转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选择性,更加强调个性和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