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

    古地中海海底遗迹在新疆喀纳斯首次发现

    对研究第四纪冰川及阿勒泰山的形成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通讯员 夏飞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1日 06版)

        “沧海桑田、仰首问天、圣兽出世、星月传奇……”一幅幅古地中海遗迹巨石照片仿佛让人回到了古希腊神话中去,这就是日前在新疆喀纳斯边境地区首次被发现的古地中海海底遗迹。

     

        古地中海,又名特提斯海,是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间长期存在的古海洋。1893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创用特提斯一词,其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河海之神妻子的名字,由于类似其残存的现代欧洲与非洲间的地中海,故又称古地中海。

     

        关于特提斯海消失的原因,多年来一直是地学界探索的老问题,也是今天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现:意外收获

     

        6月底,新疆喀纳斯景区党委书记、老护林人康剑带领13人的考察队,对喀纳斯边境地区宝勒巴岱山进行了“喀纳斯冰川探险”为主题的针对性考察。

     

        “我们由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勒巴岱峰东部骑马进入,历经原始密林、高山草原、冰川谷等,最终到达白哈巴村。”康剑说。

     

        科考队沿途对宝勒巴岱峰南部冰川地貌、喀纳斯植被垂直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在距离喀纳斯湖出水口约18公里西南方向发现古地中海海底遗迹。

     

        康剑介绍,古地中海海底遗址的发现是这次科考巡查中的意外收获,令所有科考队员为之振奋。由于古地中海海底遗址处于阿勒泰山中段2500米的高海拔偏远山区,当地牧民又分布在距离遗址较远的地方,很少到此地放牧,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得很完整。

     

    遗迹:亿年巨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阿尔泰山冰川积雪与环境观测研究站副站长王飞腾参加了此次科考,他介绍了古地中海海底遗迹的形成原因。

     

        此次发现的古地中海海底遗迹,是属于比较典型的海相沉积岩,距今大约一亿年。

     

        随着地壳板块的运动,阿尔泰山的隆起,特别是进入第四纪以来,冰川发育之后会覆盖在岩石之上,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大量海底沉积岩石逐渐被冰川作用破坏掉。但由于这几块巨石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于冰川山脊的鞍部,因此受到冰川的作用力很小,得以完美保存。

     

        “这次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第四纪冰川及阿勒泰山的形成及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王飞腾说。

     

    保护:边防先行

     

        “喀纳斯古地中海海底遗迹的发现,又增加了一条户外线路——从阿峡布拉克到白哈巴的一条徒步穿越路线。沿途的自然景观带分布得非常明显,会看到漂亮的河谷林,高山草原牧场,还会看到第四纪冰川的遗址,很多户外爱好者一定会对古地中海海底遗迹感兴趣。”小羊军团户外自助旅行网创始人杨军说。

     

        “因古地中海海底遗迹位于喀纳斯边境辖区,众多游客在知晓此发现后将会纷至沓来,我们将严格按照喀纳斯景区管委会的部署,实时对进入古地中海遗迹的游客身份进行核实,形成对遗迹的有效保护机制。”新疆公安边防总队阿勒泰边防支队喀纳斯边防大队大队长廖理刚说。

     

        廖理刚还说道:“我们也会定期组织官兵徒步或骑马深入古地中海海底遗迹周围进行边境踏查,及时掌握遗迹周边的动态情况,为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研究和保护提供边防保卫。”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通讯员 夏飞)

     

        图片均为古地中海海底遗迹。雷东翔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