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增强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基本途径

    作者:周鹏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13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接受和践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认同,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自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性的具体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要注重理论内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就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人民群众对于理论的知和信。换句话说,也就是让理论内化成人民群众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

     

        实现理论内化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理性认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在教育过程中向受教育者传递这一信息。只有当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让人们在内心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奠定基础。

     

        理性认知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知”的问题。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行为认同,还要解决“信”的问题,需要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实现理论内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社会成员的情感关怀、增强其情感体验,让人民群众在受教育中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高深的理论,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从而让人民群众自愿从内心去接受和认可。当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在实践中就必然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原则,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行为认同。

     

        二是要注重行为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程度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重要标准。行为认同的主体是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内化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意识经过个体加工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有些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注重行为引导,让人民群众的行为完完全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现出来的要求,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力。注重行为引导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求人们要做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人们不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既会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执政实践的真实性,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又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温情和力量。

     

        此外,注重行为引导还要重视榜样的力量。列宁指出:“在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里以后,在剥夺了剥夺者以后,情况就根本改变了……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模范公社应该成为而且一定会成为落后公社的辅导者、教师和促进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榜样的力量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对榜样的行为进行模仿、学习,从而达到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在引导人们自觉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过程中要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要注重活动参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高度概括、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灌输,其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让人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空洞乏味、遥不可及的理论教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受教育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

     

        注重活动参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有效的组织能够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性与规范性,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则有利于让人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产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从而有效实现行为认同。二是实践活动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能够激励社会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广泛教育群众的目的。并且,各种形式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活化”,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受教育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注重活动主体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的主体,并且人民群众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挥活动主体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作者周鹏 单位: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