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儒风晋韵润绛州”

    ——山西省新绛县激活文化底蕴塑造区域品格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9日 03版)

        行走在山西省新绛县这片文化沃土上,在龙香村聆听“龙见于绛郊”的神话,到龙兴镇寻访《弟子规》诞生地,登龙兴寺瞻仰闻名于世的“碧落碑”,欣赏誉满华夏的绛州鼓乐……文化根脉流淌出鲜活的乳汁,滋润着这方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文化学者、山西楹联艺术协会会长赵望进由此感叹:“儒风晋韵润绛州,根深叶茂花盛开。”

     

    中国礼规范道德秩序

     

        在龙兴镇,瞻仰清代教育家、《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居,饱经沧桑的门楼上挂着“俭清明”的大字匾额,庭院走廊两侧镶嵌着“仁义博爱,孝悌勤学”图画和文字。李毓秀研究中心主任刘保民说:“绛州自古尚礼重教,恪守人伦与道德规范。如今,新绛人诵国学经典,传播‘中国礼’,理顺了社会人文秩序,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弟子规》文化长廊、国学名言碑林、德孝风景苑……在新绛城镇乡村的大街上、路两旁、庭院内,处处可见《弟子规》和传统道德警句格言。目前,这里正依托《弟子规》诞生地,组建李毓秀研究中心,精心打造“中国礼第一城”:针对有的干部热衷名利,懒政腐化,《弟子规》大讲堂结合实例,教育公务员修身自律、廉洁奉公,清正廉明、勤政爱民;针对社会上存在崇尚奢华、自私浮躁的现象,在广大民众中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教育活动,传扬“孝、亲、仁、爱”等传统美德,涵养“诚实守信,养善积德”的社会风气。

     

    中国韵涵养人文精神

     

        鼓乐之于新绛人,是源远流长的精神寄托和情感。绛州鼓乐传承人郝世勋说:“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绛州鼓乐如今又焕发了青春,全县涌现出专业演员2000余人,业余从艺者逾万人,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文化活动,先后到丹麦、美国等多个国家演出,在国内外屡获殊荣。”

     

        新绛拥有众多的民间艺术。阳王的抬阁,在五六米长被叫作“龙骨”的铁杆上,艺人凌空飞舞,惊险神奇;段家庄的舞狮,人扮的狮子在嬉闹玩耍,于桌椅间窜来跃去,憨态可掬,花样迭出;横桥的秧歌,舒展奔放,歌声粗犷……每到春节和大型节庆活动,传统民间艺术在新绛县悉数上演。

     

    中国艺激荡向上活力

     

        碧落碑是唐代一通篆书石碑,为龙兴寺的镇寺之宝,闻名于世。赵望进介绍说,新绛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今得到发扬。农民书法家王龙虎创办的“纳川书社”,吸引来众多书法爱好者,他个人还获得了“全国十佳农民书画家”称号。

     

        在新绛剪纸艺术馆内,当地民间艺人创作的《弟子规》《庄嫁姐妹》等作品,可谓巧夺天工。草虫花鸟、走兽人物、民俗风情、婚丧嫁娶、福禄喜寿等纹饰,或粗犷奔放,或凝重洗练。在新绛,各类民间工艺品繁花似锦,刻瓷绘画、刺绣剪纸、皮影、木雕、石雕、云雕、漆器等异彩纷呈。新绛县委书记邓雁平说:“新绛在历史上享有‘七十二行城’的美誉,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宝贵资源。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对其中精品加以扶持,让这些沉睡的民间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新风采。”(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