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4日 星期日

    记者传真

    “飞越中国”觅今昔

    作者:本报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4日 05版)
    德联邦发展援助部部长米勒(中)与摄影师艾施先生(右)参观照片展
    吕登豪森当年在飞机旁留影

        “飞越中国”照片展6月12日在中国驻德国使馆举行。1933年,德国年轻的飞行员卡斯特尔·吕登豪森用一部莱卡相机留住了中国的印象。80多年后,摄影师艾施追寻吕登豪森的昔日足迹,用镜头见证了今日中国焕发的生机和活力。今昔对比,两位摄影师用光影艺术展现了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

        吕登豪森1905年生于柏林,他从小酷爱飞行,21岁即取得飞行员证书。1930年2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与中国当时的交通部合作成立了欧亚航空邮政公司。25岁的吕登豪森作为汉莎公司的飞行员被派往中国,参与中国航线的开发和建设。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度,特别是在尚无常规交通连接的城市和省份之间建立民航联系,工作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这同时也使吕登豪森获得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飞越中国。

        在那个年代,飞行还是一项冒险活动,而在飞行中进行拍摄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驾驶飞机必须全神贯注。另一个巨大挑战是,中国地域广阔,飞行员在空中对地形地貌很难识辨。吕登豪森只能找到一些有限的地图资料,并尝试绘制飞行路线图和寻找地标。他在日记中写道:“飞越延绵不断的高山对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无数次飞越中国大江南北的过程中,吕登豪森带着对中国的好奇,用飞行员独特的视角探索和发现这个在当时还很神秘的国家。从中国南部的广东到北部的内蒙古,从当年已经十分摩登的上海到人迹罕至的喜马拉雅山脉,他用相机记下了中国壮观的景象。他在一本书中描述了当年的拍摄初衷:“最初的飞行令我对中国独特的风貌感到震撼,我立即决定用影像将其记录下来。我不想只拍那些漂亮的景色,而是要更多选取一些有记录价值的影像,如中国独特的景观、地理特征、地貌形态、民族文化、历史古迹等。”

        吕登豪森当年一共拍了1500多张照片。1938年,他挑选了其中一小部分照片,出版了首个摄影集《飞越中国》。他在这本摄影集中写道:“我拍摄这些照片,一方面是通过航空拍摄的角度,重新诠释已知的中国,另一方面则是向人们展示一个完全未知的中国,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对这个国度的了解。”

        吕登豪森的1500多张珍贵且高质量的航拍照片一直尘封在博物馆里。莱卡公司的考夫曼从其家人处获悉这批照片还在,并找到一本当年出版过的《飞越中国》摄影集,他随即萌生了重新出版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当今面貌摄影集的想法。他对记者说:“我从有了这个念头起,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想法——莱卡公司应该向更多的人展示这批珍贵的图片。”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向记者透露,他得知莱卡公司的这一想法后,向莱卡公司建议,聘请优秀摄影师,沿着吕登豪森的足迹拍摄一些新的照片,让人们通过具有冲击力的对比,更直观地感受吕登豪森照片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以及中国的发展变迁。这个建议与莱卡公司的想法不谋而合。莱卡公司立即找到杰出的摄影师艾施,他前往中国,很好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这些独一无二的珍贵航拍照片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中国许多地方当年的独特风貌,以及今天的迥然不同。经过历史的沧桑巨变,吕登豪森当年飞越的城市和乡村,甚至河床和耕地都已难觅踪迹。史明德大使评价:“吕登豪森先生的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现存80年乃至100年有关中国的照片已经不多了,从空中拍摄的照片少之又少,弥足珍贵。”

        参加此次展览开幕式的有德国各界人士。德国经济发展援助部部长米勒在开幕式上谈道,当人们观看吕登豪森先生拍摄当年已算摩登的上海,再看看艾施先生拍摄的今日上海的画面,一定会惊叹中国百年来的巨变。莱卡公司的考夫曼先生说:“如果说,航拍作品在诞生之初有助于人们发现中国,那么在今天看来,这些摄影作品让人们再次发现中国。”

        史明德大使的总结可谓精辟:“今晚开幕的‘飞越中国’展,既是两位摄影师艺术灵感的碰撞和对话,也是中国历史与现代的一次同台演绎,它不仅有助于增进中德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也将激发人们重新发现中国的兴趣。”莱卡公司和吕登豪森的家人决定,“飞越中国”照片展在柏林展出后,将移师北京和上海,展品最后将赠送给中国。

        (本报柏林6月13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图片由柴野摄影供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