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和瓯塑已传承了1000多年,被浙江省列为重点保护艺种。因学艺难、效益低、后继乏人,此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遭遇危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

    学院式传承让老手艺重放异彩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王舒 黄爱素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0日 01版)

        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以雁荡山合掌峰为主题的大型瓯塑作品《雁荡秋色》气势恢宏、技法娴熟。它的创作者,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年轻师生。

     

        开办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应用最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设瓯塑、瓯绣公共选修课,向年轻学子传授瓯塑、瓯绣技艺——为了解决瓯绣和瓯塑后继乏人的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改变了传统民间艺术“三年学徒,五年出师”的传授模式,以学院式传承让老手艺重放异彩。

     

    传统艺术迎来学生

     

        “你们知道瓯塑吗?”每学期伊始,浙工贸瓯塑教师郑央凡总要在第一堂课上问这样的问题。让她深感欣慰的是,从2007年到现在,摇着脑袋一脸茫然的学生少了,能就瓯塑侃侃而谈的学生多了。

     

        瓯塑、瓯绣如今已成为浙工贸校园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浙工贸党委书记何向荣说,开办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2007年,该院正式面向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瓯塑、瓯绣各一个班级,每个班级招收10名学生。为了让学生们了解非遗老手艺,学院将教师们创作的一件件精美瓯塑、瓯绣作品带进学生寝室区展示。当时,20个名额很快就被学生抢报一空。

     

        如今,浙工贸的瓯塑、瓯绣选修课已从最初的一个班,增至每学期各3个班,每个班级的人数增至20人,并分为入门班、初级班、高级班。此外,瓯塑、瓯绣课程还被纳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日常课程中。“一年下来,就有120个学生可以接受瓯塑、瓯绣学习,假设其中有两三个同学能够喜欢、坚持下来,他们就有可能成为非遗接班人。”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小明说,开设选修课以来,已有600多名学生选修了瓯塑、瓯绣课程。

     

    瓯塑瓯绣焕发活力

     

        “传统工艺只有走向市场,才能焕发青春,保持生命力。”在王小明看来,鼓励学生利用传统文化创业创新是有效传承传统工艺的途径之一。在温州名购网上,学生创作的精美瓯绣、瓯塑作品与温州鞋服、眼镜等产品一起展示销售。这些作品不错的销售业绩让学生们备受鼓舞,企业单位纷纷来学校定制瓯塑、瓯绣作品。

     

        在学院的努力下,一批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学子开始用自己所学的非遗技艺走上创业之路。当自己的处女作《晚霞凝香》以1600元的价格卖出时,浙工贸2009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杨忠敏坚定了依靠瓯塑创业的决心。大二期间,他的瓯塑科研课题获得了学院提供的1万元创业基金,又申请到了校内一间免费工作室。

     

        杨忠敏创立的公司选择了开发小型瓯塑产品,将新潮元素融入瓯塑之中,推出家居装饰摆件、商务礼品、个性动漫产品等。目前,他的团队已扩展到20多人,绝大部分是学弟学妹。

     

        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上,浙工贸瓯塑创业团队一举夺得特等奖。这支8人创业团队以生产瓯塑工艺品为创业方向,经营两年就创造了110多万元销售额。

     

    文化传承走向社会

     

        如果说“走进课堂”是浙工贸传承传统文化的起点,那么经过8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浙工贸学院早已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之路。

     

        每周半天的瓯塑、瓯绣课,是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2012年,浙工贸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共建瓯塑瓯绣教学研究基地,把瓯塑、瓯绣带入了残疾孩子的生活中。此后,浙工贸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走进当地20余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瓯塑瓯绣之花在青少年中绽放。“传统民间艺术不应只躺在博物馆里让人参观,它应该从民间走入大学课堂,再从大学课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浙工贸院长贺星岳说。

     

        已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瓯塑、瓯绣)的浙工贸,正在加紧建立瓯窑工作室和黄杨木雕工作室,拓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王舒 黄爱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