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

    问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江西:形成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0日 04版)

        五月的江西,处处山清水秀,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作为国家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西广大干部群众正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保护和建设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谁保护、谁受偿,谁受益、谁补偿”

     

        在位于江西省湖口县境内的石钟山上俯瞰下方,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而湖与江的沿岸,树木成林,一片苍翠。

     

        “这些年,我们在长江沿岸及鄱阳湖周边筑起了9万亩公益林生态安全屏障,连续多年实现公益林面积和小班合格率均超过99%。”湖口县林业局局长沈燕斌自豪地说。

     

        湖口县公益林建设取得的成绩,与江西连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江西纳入国家、省级补偿范围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5100万亩。”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介绍,“江西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最初的每亩每年5元,逐步提高到每亩每年10元、15.5元、17.5元,目前达到20.5元。”

     

        山青了、水秀了,但当地居民却因“无工不富”依然贫穷,为了避免这种“保了生态、饿了肚子”的现象,江西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摆在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位置。

     

        “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偿,谁受益、谁补偿”,这是江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陆续出台,先后建立了流域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奖励政策,完善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管理办法等。

     

        “目前江西正结合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受益地财政配套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探索通过对口支援、产业园区共建等方式,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以及受益方和生态保护方通过协商或按照市场规则实施横向补偿。”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吴晓军说。

     

    “要最大限度巩固、发挥好生态优势”

     

        中国南方重点林业县铜鼓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87.4%,被誉为南方竹木之乡。走进该县江桥竹木业公司的展厅,只见货架上放满了用竹制作的计算机键盘、鼠标、音箱和手机壳等。董事长冯绪泉介绍,该公司已获得竹键盘等产品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专利35项,研制的竹制产品有20多个规格类型,远销美国、韩国、土耳其、加拿大等26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的竹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创新一条龙的产业链,毛竹的综合利用率从2003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92%。”江西省竹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光胜说。不仅仅是竹产业,随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江西的脐橙、蜜橘、蔬菜、油茶等绿色产业都在借此契机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江西着力建设的重点。建设脐橙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脐橙、蜜橘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进南方草地开发利用,发展牛羊肉生产;加快建设两百万吨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和“双百”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一个个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命线,要最大限度巩固、发挥好生态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说。

     

    分类差异化“绿色考核体系”

     

        从江西省会南昌市中心向西北驱车15公里,便进入了该市湾里区。作为一个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两块金字招牌的行政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3.67%,是天然的“生态氧吧”“都市绿肺”,每年慕名到此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湾里区的面貌,源自南昌市出台的《关于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意见》所提出的对湾里实行差异化考核,在弱化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市里对我们取消了工业增加值的考核,新增了森林覆盖率、水源水质、生态旅游的考核,生态成绩所占比例接近1/3。”湾里区委书记王建平说,“我们由此开始认真看待自己的特色,积极寻求以项目为支撑的生态保护发展之路。”

     

        为建设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省从实际出发,改变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做法,对地方发展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根据各地资源状况、发展水平情况,将县(市、区)按功能区规划分为三类,并按分类情况进行考核。

     

        这套不唯GDP、不以数字论英雄的分类差异化“绿色考核体系”,成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起点上引领全省上下科学发展、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指挥棒”。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表示,这种对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偏向的纠正,体现的不只是观念的转变,更是执政理念的转变。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江西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在若干生态文明重大制度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强卫说。(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