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30日电(记者王斯敏)2014年,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在部分关键领域及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一些长期制约社会体制改革的瓶颈得到缓解,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改革开始启动——这是4月30日发布的《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15)》(《社会体制蓝皮书》)透露的信息。
该蓝皮书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2014年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表现在:社会构成主体多元化,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关系、群体关系、区域关系等社会体制中的重大关系得到调整和改善,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诱发因素得到抑制;新型社会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不断走向规范化、法治化。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社会观念多元化,主流价值观认同度有待提高;社会体制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政策间的协同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关系和运行协调程度不高。
蓝皮书就此提出政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放松政府管制,推动社会力量发育发展;加快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福利导向型的社会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依托社区重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构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认同;建立社会政策的贯彻执行、监督、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
记者在同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将以“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治社会——建言‘十三五’”为题,于5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论坛将围绕“法治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路径”等专题展开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