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七场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7日 04版)
    支教团代表李桂枝在演讲。李德辉摄

        “一个个平凡的人,十几年来,用自己的付出成就了边疆孩子们的梦想。因为热爱,我们愿意选择坚守;因为热爱,我们愿意担起师者责任,并一生为此努力!”4月16日下午,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新疆且末中学教师李桂枝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术报告厅的发言,引发了台下300多名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保定学院107名西部支教毕业生是一个把青春与梦想安放在祖国西部的有志青年集体,他们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放弃内地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远离家乡和亲人,主动选择扎根西部,教书育人播撒大爱,在大漠深处和雪域高原唱响了一首追寻梦想的青春之歌。

        宣讲团6位成员以《安放在西部的青春与梦想》为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支教毕业生的感人事迹,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他们精彩的讲述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到了条件艰苦的西部:破旧的校舍,生活的不便,远离亲人的孤独……台上嘉宾讲得动情,台下师生听得忘情。掌声一次次响起,泪水一次次落下。

        报告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站了不少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法学院2012级学生江超一直站着听完了报告。他说:“西部支教团犹如雪域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平凡而不失娇贵,柔韧而不失挺拔。他们百折不挠的奉献姿态,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回荡,我会永远记住李桂芝的那句话: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需要才有意义、有价值。”

        “宣讲团的精彩报告和先进事迹为当代大学生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英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投身时代的滚滚洪流,贡献青春的光与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张涛表示,从西部支教团队身上我们感受到广大青年只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始终坚持与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正确方向,就一定能够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作为本场讲坛的主持人,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表示,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团队扎根西部大地,参与、见证了西部的改变和发展,用奋斗的青春和泰然的坚守,印证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生动、感人的诠释,是在一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李晓华在现场点评时说,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给出了一个人生价值的坐标系,那就是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价值方向,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价值路径和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价值平台。

        光明网对本次讲座进行现场视频直播,来自全国的416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9.6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