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0日 星期五

    让刻板的思政课面目一新

    ——复旦大学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0日 06版)

        “我们体内这个沉默的动物,既可能展现出贪婪、自私和残暴的‘兽性’,却也是璀璨的文明史的创造者。究竟展现出哪一面,则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和位置。我们这门课所关注的,就是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建设,让这个‘小动物’更多地展现‘文明’,而非‘兽性’;而它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大背景,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鲜活的当代中国。”

        这段开场白来自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琳的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3月20日晚上6点半,陈琳的课准时开讲,偌大的阶梯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眼前这位青年教师的毛概课在学生心目中是名列前茅的思政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概课被公认是“最难讲的课”,学生不爱听,老师讲得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说,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背”。但在复旦大学,所有思政课的考试都是“开卷”,并且老师上课不点名。

        不点名,不随机提问,学生就能自觉做到不玩手机、不看外语书或者专业书——这是教了38年思政课的复旦大学老教授顾钰民梦寐以求的上课效果。顾钰民和他那支平均年龄43.5岁、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学团队,让刻板的思政课面目一新。

        《周易》、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杨绛的《我们仨》、葛兆光的《中国十大经典》、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琼·罗宾逊的《经济哲学》、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论》……没错,这是毛概课的教室,一部部经典在陈琳的分享中娓娓道来。从第一节课开始,陈琳就告诉学生,要试着回答“通过怎样的制度和文化建设,让当代中国社会更可爱”这一问题,要学习的不是观点,而是学术的方法、思维的方式。

        复旦大学还将“社会实践”引入思政课教学。顾钰民告诉记者,思政课考试不再是一张试卷,而是由理论知识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三部分构成。连续6年,思政课实践教学都会把“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列入规划。按照规定,学生参与“市长论坛”所写的小论文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获得优秀论文者,思政课期末考试可获免考,成绩直接拿A。6年里,已有50多名市长“走进”学生的论文中。

        “谁说90后的学生不关心政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冉说。在他看来,了解学生所想,消除成见,激发出学生的钻研动力,学生自然会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从不回避对敏感话题的讨论。我们一起发现议题,一起讨论,不仅在课堂上探讨,还把遇到的问题编入辅助教材,进一步解答。”李冉说,他的课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用来讨论各种社会思潮。

        记者了解到,复旦每一名思政课老师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并且来自不同专业——有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法律学、经济学。在这群“70后”“80后”的“超强团队”的辅助下,去年,顾钰民领衔的“基于实效性的《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思政课不是‘天生乏味’,思政课要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就得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科建设、研究活动、实践项目、网络平台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顾钰民说。(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